正在上初二的学生,跑来问我一个问题,让我感到很难堪。

“老师,人死之后有灵魂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实在没有办法回答。

作为90后,我从小接触的教育就是要相信科学,但是科学还没有解决人死之后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普遍开始思考这些事情,当他们向老师、家长提出质疑的时候,很少能够得到一个正面的回答。

生死是一个大问题,是每一个人最终需要经历的,不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找寻。

在科学教育还没有盛行之前,宗教教育一直是主流,佛教会告诉我们,人死之后有西方极乐世界;上帝会告诉我们有天堂的存在,这都承认一个事实,人死之后会有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它叫灵魂。

1907年一位美国医生叫做邓肯·麦克杜尔做了一个实验,他将6名濒死的病人安放在一个装有灵敏计量装置的床上,可以确认死者生前和生后的重量,在确认患者死亡的瞬间麦克杜尔记下了病人体重的变化。麦克杜尔发现病人死去的一刻体重减轻了21.3克,他认为这是灵魂的重量。

我们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是正确的对待生死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的人即使死了,但是却依然存在大众的心理,被人们提及。这就是生命价值的一种延续。比如已经离我们2000多年的孔子,即使现在的人提及,依然作为万世师表的模范。

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每每仰天望月,都会生出人是如此渺小之感。就如苏轼所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如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发挥出生命的最大价值,积极引导每一个人产生这样的思考。

最近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

是为了帮助我们家乡摆脱贫困;

而不是摆脱我们贫困的家乡;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

为天地立心;

为百姓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死后的价值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