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有些社会组织和培训班打着“升学”“名次”“含金量”的旗号,在校园内外收费进行兴趣培训,且屡次在中小学校园内开展竞赛活动。

这类兴趣活动令学生和老师感到身心疲惫,也让家长的钱包越来越扁,因为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家长质疑过中小学校园内举办的某些比赛是否违规,比赛的名次是否会影响到升学。教育部回应来了!公布了审核通过的35项竞赛信息,仅可以组织被公示的比赛项目,凡是未出现在清单上的比赛,均为违规竞赛,先看看有哪些竞赛可以正常开展。

教育部公示审核通过的35项竞赛信息,能加分吗?家长:早该如此

详见: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上述图表可以给广大家长和老师们一个参考,谨防一些社会组织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进行诈骗,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与此同时,教育部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

这一政策出台,可以说,彻底打破了有钱人的优势,缩小贫富差距,让所有学生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许多家长表示早该如此,竞赛水分较大,作弊现象严重,取消竞赛加分这一政策“做得好”。

为什么竞赛的名次,不能作为加分依据?有三点原因

1、防止出现作弊

中小学竞赛活动中,频频爆出“天才儿童”,制作出一些超出认知的机器人、工艺品,很明显就是家长代替完成的或从从专业渠道定制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将竞赛名次作为升学依据,这种比赛就不会保证绝对公平。

2、有效净化校园

中小学举办比赛的初衷是挖掘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将比赛作为升学依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利益,从而导致腐败与内外勾结,让校外社会组织利用“漏洞”谋取不义之财,最终会让普通人升学变得更困难,有些人在幕后操作“买荣誉”,反而会被优先录取,因此,取缔不正规比赛对三方都有好处。

3、更重视文化课

参加课外活动和兴趣班,旨在与开发思维与兴趣培养,如果将这些兴趣项目与升学挂钩,会让某些家长将这些内容作为主要课程,认知上产生偏差,尤其是那些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学生,家长就会试图让孩子从别的地方弥补分数落差,从而导致文化课一落千丈,因此,竞赛名次不做加分依据是在鼓励家长与学生重视文化课,而不是作为升学的捷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家长看到教育部的公告后,直言“白忙活了”,确实如此。在以前,不少校外机构声称“包获奖,可加分”,这种标语对家长的是诱惑非常大的,校外兴趣班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收取天价兴趣培训费用,并在校内开展活动。

在教育部公布了35项合法兴趣竞赛和竞赛成绩不作为参考依据后,有些家长拍手叫好,有些家长欲哭无泪,而学生们表示“好日子来了,活动终于减少了”。

竞赛奖项不作为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加分依据,还要继续参加兴趣班吗?

虽然竞赛奖项以后对升学没有什么帮助,但继续参加兴趣班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不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的兴趣与想法都有所不同,可根据家庭实力与学生主观意愿决定是否继续参加,了解参加兴趣班的三点好处。

1、提高动手能力

取消加分意味着无利可图,让竞赛活动回归真实,回到学生自己的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大脑并提高动手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可以让他培养出兴趣爱好,在闲暇时间有放松的途径,对今后有深远的影响。

2、明确志愿方向

从小就参加各类兴趣活动与比赛,有利于明确未来的志愿方向,在高考后可以填报与兴趣有关的专业,如教育部公布的第九项,无人机大赛,未来这类无人机大有用途,前景较好,现在学习虽然不能加分,高考也可以报考这方面的志愿专业,能对行业做出巨大贡献。

3、掌握一技之长

在公布的35项比赛中,其实有不少兴趣比赛项目都可以作为一技之长,如第26项,英语演讲比赛,从小重视英语演讲,将来说不定有望出国演讲,身为中国人,最怕“哑巴英语”,而能熟练地使用英语演讲,将来也可以作为一技之长,或许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兴趣班有这三大优势,不过,目前情况是不参加这些竞赛也不影响升学情况,总的来说,只要家长、学生和老师重视校内文化课,都能平等公正的考入理想的学校。

最后,你觉得取消比赛后,你支持学生参与兴趣班,还是希望能全面冲刺文化课?说说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