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乃中国最为经典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也被入选为"四大名著"当中。

通过《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能看出作者罗贯中先生,有着非常明显的"尊刘抑曹"思想。

说得更通俗点,刘备创建的蜀国被看成是正统政权,曹操建立的魏国,则是越俎代庖,不符合传统礼制。

经过这种渲染,后人阅读《三国演义》时,每当读到蜀国打了胜仗,便会由衷的高兴。蜀国被魏国灭亡后,则是感叹怒其不争,还要骂上几句魏国如此阴险狡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蜀国大将可是背负了无数骂名。

此人原本深受刘备、诸葛亮重用,当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却突然反叛蜀国,投奔魏国,这位武将便是大家非常熟知的魏延。

那问题就来了:魏延作为深受刘备器重的将领,况且他也屡立战功,为何魏延会突然叛逃蜀国,这其中到底有怎样不为人知的背景吗?

魏延,字文长,出生于今河南桐柏县。据正史《三国志》记述,魏延曾追随先主刘备入川伐蜀。刘备去世后,魏延也是尽心辅佐少主刘禅。

诸葛亮北伐魏国时,魏延作为先锋大将。

《三国志》里,其实对魏延记载并不太多,从这为数不多的信息,我们便能明确得知,魏延是刘备非常信任的一位将领。未投奔刘备之前,已经拥有一支实力不俗的私人武装。

这么说吧,魏延更像是一位带有地方性质的军阀。他能投奔刘备,完全是慧眼识珠,希望能跟着刘皇叔干一番事业。

放到今天,魏延并不是刘备的手下马仔,他更像是蜀国的合伙人。投奔刘备之后,魏延也确实立下过汗马功劳。

刘备没有辜负魏延,他先安排关羽镇守荆州,又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至少在刘备的心目中,魏延和他的二弟关羽等级平齐。蜀国最重要的两座战略基地,荆州与汉中,分别由关羽和魏延镇守。

《三国志·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而且《三国志》中,当刘备向大家宣布魏延领汉中太守时,其余将军皆十分惊讶。为了打消诸将顾虑,刘备又详细解释了魏延镇守汉中的原委。由此大家便能看出,魏延到底有多受刘备宠爱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志·魏延传》:""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随即被封为"镇北将军"。

《三国志·魏延传》中也有这样记载,刘备去世之后,军师诸葛亮每次北伐时,魏延必定会作为随军大将,动辄领兵数万人。

魏延还曾经给诸葛亮提出过一条"子午谷奇谋",不过诸葛亮并未采纳这条建议。

《三国志·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此外,魏延投奔刘备之后,其实他在蜀国内部很不受其他同僚的待见。

因为魏延粗通笔墨,领兵打仗时果敢异常,但是没什么文化,与他人打交道时也显得较为孤傲,不合群。动不动和他人争执两句,便要拔刀砍人。

《三国志•费祎传》:"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刘备尚在人世之际,大家还看着他的面子,不与魏延计较。刘备去世之后。诸如蜀汉重臣费祎、杨仪都对魏延很有意见,诸葛亮也适时出来打圆场。

总的来说,魏延在蜀国虽受重用,可是因为其性格有问题,与其他将大臣相处得并不好。

不管怎样,至少从正史来看,魏延没有辜负刘备与诸葛亮的厚爱,立下过赫赫战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蜀国本就偏安一隅,实力上也无法与魏国相提并论。刘备和诸葛亮能得到魏延这样一员大将帮助,已实属不易。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情突然加重,很快便因病去世。

临终之前,诸葛亮特别交代让魏延断后,姜维跟随其后。

随军大臣杨仪找到魏延传达诸葛亮的遗命时,魏延却对杨仪说:"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耶?"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魏延觉得,不能因为诸葛亮死了,蜀国便没有了北伐的决心。

可是大家想想,随着刘备、诸葛亮先后去世,魏延本就是半路投诚,他又得不到其他蜀国大臣支持。

所以诸葛亮死后不久,魏延便被另一位辅国大臣杨仪迫害。根据《三国志》作者陈寿论述,魏延其实并未有任何投降他国念头,他只是想赶紧回到汉中,帮助后主刘禅"清君侧"。

接着统领蜀国兵马,继续完成诸葛亮遗愿,挥师北伐。

可是魏延并未能达成这样想法,便落得个身死当场的惨状。

由此可见,魏延没有想叛逃出蜀国的想法。

但是再看看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用了很长篇幅来描述魏的神勇。第105回时,魏延居然大声高喊三声:"谁敢杀我?"惨遭马岱斩杀。

而且魏延被杀之前,罗贯中还着重提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诸葛亮临终时留下三个锦囊,其中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防魏延反叛蜀国。

甚至罗贯中先生还编造出了,魏延脑后有反骨,这种很难自圆其说的情节。

综上所述,小说毕竟是小说,与正史记载有很大出入。罗贯中先生撰写《三国演义》时,或许他只是想着烘托出诸葛亮忠义,便将魏延刻画成了一个卑鄙小人的形象,其实这与正统历史有很多不同。

毕竟《三国志》里,魏延从头至尾并没有对不起蜀国,反倒是诸葛亮死后蜀国内部大乱,魏延则像是一个政治牺牲品。

当然,因为魏延性格有很大缺陷,也让他无法在官场中左右逢源。可是大家想想,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又何尝不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维也是遵诸葛亮之遗愿,率领蜀国继续北伐,完成光复大业。

可是到最后,蜀国大臣皆主张求和,反倒是孤立姜维,难道大家还觉得姜维也是一个奸臣小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