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北方中国最容易遭受北亚或东北亚系的民族攻击。每当大一统王朝无法抵御这种进攻时,便会选择“衣冠南渡”,依靠南方密布的水网和远离对方大本营的优势避开锋芒。历史上主动或被动这么做的王朝有三个分别是:东晋、南宋、南明(南明情况略不同,依靠的是朱棣留下的建制,这里不多做赘述)。可我们翻开历史书却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位于南方的中原王朝表现可谓一代不如一代。东晋和继承东晋的南朝还能时不时发动北伐,甚至一度光复黄河以南;南宋虽然屈辱,但总算是撑过了初期的攻势,并利用金国内部的纠纷和矛盾收复部分失地。到南明时期,非但无法做到反攻,就连自己本身的军队都成为带路党,国家要靠着流寇和海贼这些曾经的敌人才能勉强苟延残喘。就算如此努力,却依旧无法支撑哪怕一代人的时间。

南明的表现无疑是最糟糕的

许多人曾尝试去分析为什么南明的表现会这么糟糕,却很少有人从最基础的基层问题上去分析问题。本文就南朝、两宋、明清时期的社会基础以及政治架构分析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南北朝的基层社会结构继承自东汉。刘秀借助豪强的力量中兴汉室后,对社会基层的大族一直采取温情脉脉的怀柔手段。在朝廷的纵容下,各地豪强纷纷崛起,强大的豪强甚至可以拥兵数万。他们在自己的居住区建造城堡,并称之为坞堡,其身份地位十分接近中世纪的大贵族。以中流击楫闻名的祖逖就是依靠他们的支持将石赵打得节节败退,如果不是东晋中央控制欲发作,一定要空降领导,祖逖的成就极有可能超过后来的刘裕。

就算如此,中流击楫的故事也能传颂千年

之后刘裕更是靠着南渡的豪强和流民组织组织起赫赫有名的北府军,创造了朱元璋北伐以前最辉煌的南对北战绩。可见南朝对付北朝优势骑兵的办法便是其优秀的基层组织架构。

如果说好的基层组织能给上位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那么优秀的上层架构便是发挥力量的杠杆。东晋的制度继承自曹魏,原本的设计思路是都督可以开府建设属于自己的军区,刺史则管理地方的民政司法。可制度这种东西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现实政治的需求偏离其原本的轨道。北方边境的战争压力迫使司马家不断地放权。南朝的刺史往往身兼军政,都督们则可以收取部分地方税收专供自己和自己的军队使用。各大都督府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封建领地。这种制度导致地方军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动员和集结;地方财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给前线的军队提供支援。而刘裕正是这种完美结合的产物。

淝水之战是基层和上层契合的结果

两宋之交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由于宋初坚定的“强干弱枝”政策,大部分的豪强组织已经萎缩。我们很难在汉人集聚的地区看到成组织的民间武装了。同时,地方权力的分割让国家机器的运转成本大大增加。所有辖区内,军官就是军官,文臣就是文臣很难彼此兼任不说,中央官家还特别喜欢空降领导给地方。封建的组织彻底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随机应变的专业人员也被呆板机械的书呆子所指挥。因此,北宋连连战败,在联金击辽的战争中甚至连视为支柱的西军都因空降指挥官而发挥不出应有的实力。

无论宋军的装备是否精良,结构坍塌的结果就是军队无战力

不过,情况并非全无转机。一来两宋时期的东亚政权都有很高的组织度:西夏王国,蒙古部族,耶律大石都是女真人的威胁。金军非但没有办法全力南下,还要分出一部分军力去各个军区防御。二来宋朝出于边境压力的关系保留了西军这个组织完整的军区,在西北边陲他们依旧维持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上下层之间磨合良好还很尚武。翻开南宋初年的名将传记,我们不难发现西军将士们的作用。也正是他们的努力,帮助自毁长城的赵家稳固了江山。

除了西军,宋军就只有岳飞这样非体制内出身的将领可堪大用了

如果说南宋还保留了一些残余的基层组织和可用之人,那么南明就是彻彻底底的自我毁灭。朱元璋在国初就定下规矩,军户必须世袭,士兵的儿子必须是士兵,军官的儿子也得是军官。其曾自豪地宣称“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粒米”。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句话肯定不是真实情况,军备的制造和维护后勤所需要的人力依旧是巨大的开支。但说出这句话本身就意味着朱元璋不想给士兵们很高的待遇,世袭职位也意味着阶层失去流动性和活力。更糟糕的是军户们悲惨的待遇——士兵们的赏钱往往被军官贪墨,本人和家属沦为军官农奴,而且这种待遇是需要传给下一代的。没有人再愿意从军,除非真的很缺钱“卖身”给国家。

画像上的明军或许很威武,但基层士兵的待遇能让最热血的人望而却步

这一切使得作为明军基层的卫所根本无法良好地运转。明朝自身也试图弥补这个弱点,所以后期搞起募兵制。但是,土木堡战役后,武勋集团几乎退出了权力中枢。文官在京师遥控指挥下,再厉害的部队也得折戟。从萨尔浒到松锦,明朝中央一系列“遥控指挥”把有识之士最后的努力也给浪费了。等到南明时,合格的指挥官和士兵只有原本体制外的流寇和海贼了。这二者本就是明朝的敌对势力,只不过是出于“抗清”这一共同的目的短暂地聚集在南明皇帝的麾下,一旦战事有所扭转,立刻就会表现出不臣。原张献忠的太子孙可望先软禁皇帝,再攻打同僚,失败后索性投降满清,可谓经典案例。这样一个王朝,能支撑过一代人才是怪事。

明军动员数万人的战役,往往会因为皇帝或者某个士大夫的胡乱干预而败北

如果把国家比作船只,那么东晋就是运转良好的新战舰,上层的半封建制度和下层尚武的豪强能完美契合,每一次都能让自己的敌人心惊;南宋就是修修补补又上阵,靠着西北的残军勉强支撑着千疮百孔的王朝,但总算能维持一段时间;南明就是一艘不断漏水的破船,纵然有无数尽职的船员不断地往外排水,并搬来大量本被排斥在船只外的浮木支撑,也不过是多续了一点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