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制度是拜占庭帝国中期所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军事制度,其创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周边民族的进攻,在军区制的帮助下,拜占庭帝国抵挡住了阿拉伯帝国的一次又一次攻击,并在马其顿王朝时期收复了部分失地。

然而到拜占庭帝国后期,作为军区制核心的小农经济的被破坏导致军区制日益衰落,而军区制的衰落也是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简要介绍分析拜占庭帝国军区制的兴衰。

一、军区制的建立基础

何谓军区,最初希腊语中的“军区”仅指驻扎在行省的军队,只是到以后这个词才用于拜占庭帝国的行政区划,从定义上我们推测,军区制度可能是拜占庭帝国基于军事的需要而建立的,一般来说,军区制度往往与希拉克略王朝有关联,但实际上军区制的雏形是在公元6世纪末出现的总督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时期,拜占庭帝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先后收复大片失地,但查士丁尼的对外战争和他在位期间爆发的瘟疫也大大消耗了国家的实力,这导致一方面帝国在新占领的地区的统治非常不稳固,只能勉强以武力维持,另一方面,帝国边境又面临萨珊波斯帝国等势力的威胁。

查士丁尼去世后,帝国面临巨大的危机,568年伦巴德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地区,柏柏尔人、不断寇边,针对这种情况,帝国建立了拉文纳总督区和阿非利加总督区。总督是最高长官,他有行政、财政、军事和司法大权。在总督区中是总督掌握这些权力,而在军区制当中也是军区中的最高军事长官(将军)掌控军政事务,总督区的建立无疑为军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查士丁尼一世(约482-565)

查士丁尼在位时期锐意进取,对内镇压卢卡起义,并实行改革,还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对外,将矛头对准帝国西部,在东部地区采取守势,与萨珊波斯签订合约,并任用贝利撒留、纳尔西斯等名将先后灭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但由于常年战争损耗过大,在其统治末期,帝国实力开始衰落。

而到了希拉克略时代,帝国的局势更加危急,波斯帝国占领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甚至在公元618年征服了埃及,除了面临波斯帝国的进攻外,帝国北方出现了一个新势力,巴尔干半岛的阿瓦尔人开始南侵,一度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拉克略皇帝将真十字架迎回的画面。希拉克略曾大败波斯军队,但拜占庭帝国实力也消耗极大,这也导致拜占庭帝国军队几乎无力应对阿拉伯人的快速进攻。

面对这种局势,希拉克略决定在总督区和波斯帝国军事化组织的基础上在东方建立军区,军区长官不仅负责军事也负责行政,不过在最初,文职官员并没有立即让位给军事统治者,但随着未来威胁的加剧,文官势力越来越弱,并最终让位给军事长官,除了建立军区外,希拉克略还建立军事屯田制度作为军区的补充,他将在战乱时期没收的贵族的土地分给服役的官兵,他们战时务农,平时种地并向国家纳税。

军事屯田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支撑军区制的支柱之一。希拉克略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被部分学者视为他对总督区的改革并认为他正式建立了军区制,但在20世纪有部分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是希拉克略皇帝的后任康斯坦斯二世或君士坦丁四世建立的,不过由于缺乏史料,学术界目前对这一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从穆罕默德去世一直到750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之前穆斯林教徒所征服的土地,在先知“圣战”的指引下,阿拉伯人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大片领土,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帝国,并不断威胁西方基督教世界。

二、军区制的扩张和发展繁荣

军区制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是在伊苏里亚王朝和马其顿王朝时期,希拉克略后期,阿拉伯人兴起,并相继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北非等地,多次威胁君士坦丁堡,利奥三世建立伊苏利亚王朝后,一方面为了应对阿拉伯人的进攻。

当然,前面提到军事长官手握大权,让军事长官完全控制一大块领土太危险了,他很可能会造反,甚至篡夺帝位,利奥本身是安纳托利亚军区的长官,717年正是他篡夺皇位建立了伊苏利亚王朝,因而他深知其害,所以他打算进一步发展军区制,将军区的范围缩小。

在小亚细亚地区,除了七世纪建立的三个军区外。利奥又添加了两个军区,一个是色雷斯军区,另一个是布切拉里安军区,军区制的发展对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持续将近120年的圣像破坏运动莫不与新兴的军事贵族有关。

持续将近120年的拜占庭圣像破坏运动,运动由利奥三世发起,中间断断续续进行,止于公元843年狄奥多拉女皇在位时期,关于为何进行圣像破坏运动,学界观点不一,但破坏圣像运动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它一方面有利于新兴军事贵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东西教会的矛盾,埋下了基督教会大分裂的恶果。

马其顿王朝时期,军区制度达到鼎盛,一方面,旧军区继续被分割,出现了大量的新军区,另一方面,有部分军管区的地位不断提高,根据统计,在九世纪,帝国有十个军区:5个在亚洲、4个在欧洲、1个在沿海地区。

而到了十世纪,在君士坦丁•波菲罗杰尼图斯的著作《论军区》中,则列举了29个军区,11世纪时军区增加为38个,但是由于军区经常在数量上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与军区的历史发展相关的史料,因而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军区发展了解有限。

但总的来说,在马其顿王朝时期,军区制的发展有力推动了该王朝的扩张,帝国曾重新占领克里特岛,还收复了阿勒颇、安条克等城市,瓦西里二世时期更是一举推翻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然而到马其顿王朝后期,军区制开始衰落,笔者下文将简要叙述军区制的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占庭帝国重装骑兵,在帝国鼎盛时期,重装骑兵曾多次大败敌军,但由于帝国的衰落,重装骑兵已难以维持,而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的失败终致重骑兵一蹶不振,此后由于缺乏财力,帝国未重建重骑兵。

1045年拜占庭帝国的军区数量。

三、军区制走向衰落

任何一种制度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那么它很可能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走上衰落的道路,军区制也不例外,导致军区制衰落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①军区制的支柱之一小农经济的崩溃。笔者前面在叙述希拉克略改革时曾提到这一点,在军区制下,士兵主要来源于个体小农,他们需自备武器装备,而他们的收入部分来源于国家以服兵役为目的给予他们的土地,但到了公元九世纪以后,“权势者”阶层卷土重来,势力日益扩大,他们除大肆侵吞小农土地外也吞并军事份地。

此外,马其顿王朝时期连年战争让农民苦不堪言,他们已经难以负担日益沉重的军役,逃兵日益增多,军区制已出现危机,虽然马其顿王朝前期皇帝们极力采取措施维护军事份地免遭侵夺,但成效极小,比如公元922年罗曼努斯一世颁布《新律》,意图限制大地主对小农土地的掠夺。可惜的是,雷声大,雨点小,新敕令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虽然罗曼努斯一世之后的皇帝们也曾颁布各种各样的法令,但依然没有遏制土地兼并,军区制的衰落不可避免。

②普洛尼亚制的实行。到科穆宁王朝时期,土地兼并日益加剧,政府虽采取措施进行遏制,但却遭到了大土地主和军事贵族的反对,军区虽然依然存在,但已难以承担保卫国家的义务,国家因而实行普洛尼亚制,其主要内涵就是把国家土地和农村公社土地分给贵族终身享有,土地上的农民需臣服于他们并向他们纳税,而这些贵族则必须要向皇帝服役。

该措施在初期确实起到了保家卫国的作用,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解决军区制存在的问题,相反,贵族的权力更加膨胀了,它不仅加剧了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同时也导致了拜占庭帝国末期封建割据现象的出现。雪上加霜的是1071年帝国在曼齐克特战役的惨败导致帝国防御体系崩溃,塞尔柱突厥人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内就控制了小亚细亚,这也导致帝国在亚洲的大部分军区消失。

③十字军东征的影响。1096-1291年西欧国家为了打击穆斯林教徒和收复圣地耶路撒冷而向东方发动了七次十字军。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十字军并没有进攻穆斯林而是调转枪口对准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沦陷,十字军建立了拉丁帝国(1204-1261),而拉丁帝国的制度基本与西欧的封建制一致,在其领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领地,这也无疑加剧了军区制的衰落。最终,在公元14世纪,随着帝国仅剩的一些军区的消失,军区制度寿终正寝,而拜占庭帝国也已日薄西山,行将就木。

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他曾提议让君士坦丁十一世放弃帝位,但遭到拒绝,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领首都守军英勇抵抗,誓死不降,1453年5月29日凌晨,奥斯曼军队利用希腊人的疏忽攻入城内,君士坦丁十一世脱下紫袍,身先士卒,在与土耳其人的搏斗中阵亡,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从本文背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一个国家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否则,就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A.A.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