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是在《史记》的记载上通过想象完成的,其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杜牧写作《阿房宫赋》是明写秦始皇,其实是借古喻今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王朝统治者引为鉴戒:如果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杜牧在赋中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壮丽豪华和秦人骄奢淫逸的生活。作者充分发挥了赋的铺陈特点,极尽夸张和渲染。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那古典园林的美,那复杂的结构美,那合理的布局美,展现无遗。使读者暗暗心惊:秦人花了多少财力建造如此工程?阿房宫的豪华下,又埋有多少百姓的白骨?

如此宫殿,再配以从六国掠夺来的珍玩珠宝、奇花异草、美女娇娃,其规模何其大,其场面何其壮观!于是乎,“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忘乎所以,日日笙歌,夜夜纵欢,极度腐化。形容宫女之多,就连用了“明星荧荧”(化妆镜)、“绿云扰扰”(头发)、“渭流涨腻”(脂粉)、“烟斜雾横”(焚香)、“雷霆乍惊”(宫车)等五个比喻句,声势惊人。

阿房宫里的欢歌雷动时,在山东,陈涉、刘邦、项羽却已经揭竿而起,为秦人敲响了丧钟,“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阿房宫最终的结局和秦王朝一样悲惨,被焚毁了,化为一片焦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六国和秦的灭亡,那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后来的统治者应从它们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一定要爱民安民,莫要“哀之而不鉴之”,那样,“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