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文物中发现早在公元前8000年到7000年间,人们就已经学会了"煮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肉不如喝汤”的观点早已在每个人心中根深蒂固。汤作为人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最鲜美可口、最容易消化的品种之一,对于偏爱汤的人来说是“宁可食无馔不无汤”。经常会看到家属给肿瘤患者煲各种鱼汤、鸽子汤、排骨汤来补充营养,而且民间还流传着 “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看到患者喝汤,陪护吃渣的“动人”情景。上前一问,都说营养在汤里,当然是要给患者喝,陪护人员当然吃“没有营养的渣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煲汤是一种“大补”。患者确诊后,家属常常会熬汤给病人补充营养,如乌鸡汤、牛尾汤、鱼汤、海参汤、猪蹄汤等,一般还要嘱咐一句:精华都在汤里,要多喝点。

而对于接受了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肿瘤患者,可能吃少许食物就觉得腹胀,此时如果靠喝汤来补充营养,汤不仅要占据胃的空间,还会影响其它食物的摄入.而汤事实上并不能提供较高的能量和营养,反而会因为膳食单一,最终出现营养不良。

看来十分有营养的汤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或是希望的那么有营养价值。据科学调查发现,汤里的营养区区只有原料的5%~10%。虽然各种鱼、肉熬成的汤里面确实含有脂肪、非蛋白氮、嘌呤、肌酐,以及少量游离氨基酸、少量的钾、钠、钙、镁离子等,但它的主要成分还是水,营养密度低,主要是一些维生素、无机盐,大部分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都留在渣里。一般来说,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和15%~20%的肉块相比,显然蛋白质含量是低多了。而骨头中的钙、铁元素,属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汤是不可能把很多钙和铁溶出来的,只有钾元素这样易溶的成分才能进入汤中。因此,我们建议,能吃渣的尽量汤和渣一起吃。而消化能力差,病情严重进食困难的患者,更要注意提供营养密度相对较高的液体食物。

那么,很多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咀嚼困难的症状,又或者是医生嘱咐说需要卧床、摄入流质食物,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喝汤不是最佳的选择吗?

如果想从汤中得到很好的营养,最好的办法是连汤带食物一起吃,或者把食物如粮食类、蛋类、奶类、肉类、鱼类、豆制品、蔬菜类等,分别制备软烂,单独或混合用匀浆机(豆浆机)打碎,制成糊,熬成粥,完全弄得很碎并调成高浓度的稠汁,而不是光喝汤。这样既便于吞咽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对于胃肠功能减弱、进食量明显不足的病人而言,建议选择一些正规的、成分配比均衡、能量密度较高的营养补充剂添加至患者有限的进食中,它们能量密度高、营养成分齐全且比较均衡,营养价值可是比汤水高得多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