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走出死亡集中营,活成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

原创/静月荷

弗兰克尔曾说:“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对生命的深刻领悟。此书一经出版,便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10本图书之一,也让弗兰克尔成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出生命的意义》

01. 3.57%的存活率,他却活成了千百万读者仰慕的人

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的维克多·弗兰克尔,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一个人一旦进了纳粹集中营,很难活着出来。一开始,弗兰克尔面对同伴一个个相继离去,死亡的恐惧笼罩在集中营每个人的心头,他也害怕、无助,每晚上躺下去都不知道第二天还能不能醒过来。

然而,一定要“活下去” 的信念支撑着弗兰克尔,使他在集中营里,以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死神、疾病、痛苦、绝望,最后成为少有的幸存者,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弗兰克尔不但经受住了集中营里“炼狱般”的痛苦考验,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医学院毕业)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帮那些“幸存者”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以及“绝处逢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用心所做的这一切,成为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也因此创造了生命史上的奇迹。

维克多·弗兰克尔就是著名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书作者,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在集中营里显然并不是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就一定能够活下来,有人由于身染恶疾,有人由于焚烧炉的吞噬,最终都难逃死亡厄运。”

但弗兰克尔关注的:“并非多数人丧生的原因,而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幸免于难。”

在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里,作者借着意义的寻找,告诉读者自己是如何不畏死神,努力寻找活下去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那些正在被命运抛弃的人,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顽强地活下去。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鼓励千百万读者的信仰之作。

有人这样评价弗兰克尔:他并不是当年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弗兰克尔不仅是医学博士,也是著名心理学家。作者一生对生命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将自己的生命活成了20世纪的一个传奇。

弗兰克尔一生共出版了39部作品,被翻译成34种语言。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仅英文就印刷了100多版,还以其他21种语言出版,销量超过千万册,被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大图书”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念是一个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02.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即使命运多舛也能顽强地生存

尼采说: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现实中,当人们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时,会愤怒、反抗,进而绝望。最后,就会完全放弃抵抗,听天由命。

就像在《肖申克救赎》里,大多被判无期徒刑的人,都会由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默默地接受,以至于等到终有一天出狱了,反而不知道该怎样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剧中是这样说的:“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离开它,反倒会无所适从。”

生与死就在一念之间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跟弗兰克尔一起被送到这里的1500人,排着队等着挑选。大约90%的人会走向死亡。那些看上去垂头丧气、等待命运安排的人,会最先被选中,送他们“上路”。

反倒是那些,看上去面色红润、生命力旺盛的人,会有幸活下来。因为:这些人还有力气干活。

有一天,一个老囚犯偷偷告诉弗兰克尔: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刮脸,不论用锋利的玻璃,还是用最后一块面包。你只有看起来更年轻,精神十足,这才是你能活下来的唯一的办法。

弗兰克尔说:“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正是因为弗兰克尔有了面对苦难时的不同心境,才使他获得了一种超越自己的能力:无论遇到怎样的生死抉择,他都能从容淡定,凭着一定要“活着出去” 与亲人团聚的信念,终于等到获得自由的那一天。

在漫长等待的日子里,弗兰克尔一直在挑战自己的底线:看自己能忍受多长时间不刷牙不洗澡、严重缺乏维生素、一天只有一片面包、睡眠不足……但结果却是他依然活了下来,肠胃比以前还健康。

事实上,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一种力量,只要你不放弃,就没有人能从你心里把 “我要活下去”这个信念拿走。

生命的另一种选择

03. 苦难不是礼物,只有战胜它们你才能得到勋章

村上春树说:“老实说,我觉得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毫无疑问,吃苦受难绝不是乐事一桩,只怕还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重整旗鼓。不过,假如您此时此刻刚好陷入了困境,正饱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诉您: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事实上,没有谁喜欢自讨苦吃,过苦行僧的日子。只是很多时候,当命运要让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时,你只有接受命运的“不公”,并设法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努力磨砺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就像当年的任正非,被命运抛弃,背着债务,从零开始做起。创业的艰辛和不易,经历的痛苦与磨难,只有任正非自己最清楚。但他没有妥协、没有放弃,而是越挫越勇,把公司业务越做越大。

正是这些艰难岁月里的坎坷经历,成为了任正非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多年后,一步步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任正非,把一个小公司做大做强,成就了华为的今天。自己也一跃成为享誉世界的企业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正非和他的传记小说

弗兰克尔说:“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想起《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平,虽家境贫寒,却阻挡不了少年追逐梦想的脚步。操场上,当打饭的同学相继离开,馍筐里仅剩几个黑馍时,少平逃也似地拿走黑馍,就着白开水吃午餐。

生活的艰辛让少平比同龄人成熟的更早,他知道:唯有多读书,才有走出大山的机会,也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少平没有被自卑击溃,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更加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

少平终于鼓足勇气离开老家,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命运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为你留下一扇窗。

生命的意义就是怀揣梦想的种子

然而,找工作的压力,同样也困扰着孙少平。少平加入了民工行列,他那纯朴善良、勇敢正直的品质,为自己赢得了第一份临时工。

当劳作了一天的孙少平,月光下穿着工作服的他,怀里揣着从田晓霞那儿借来的书,浑身充满了力量,感觉命运就握在自己手里。

书本打开了少平的视野,知识开阔了他的眼界。他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要改变命运,首先就得摆脱贫穷的制约。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艰苦岁月的磨练,让孙少平无论从性格到心智,从思维到行事风格都更加成熟稳重。这也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都说: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的意义就是走自己想走的路

写在最后:

弗兰克尔说:“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那时重要的是,能够见证人类潜能之极致,即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的成就。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想必一个人如果遇到点困难,就停下脚步,左顾右盼、希望博得同情和怜悯。那么,他就只能永远呆着原地,再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而唯有勇敢地迈出脚步,寻找新的目标,找寻新的兴奋点,为自己重新点燃希望之光,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与其怨天尤人、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调整方向,重新上路。不要忘了:路就在脚下,只有迈出勇敢的第一步,才有机会迎来充满希望的明天。

《活出生命的意义》

如果在您一生的阅读体验中,能够拥有这样一本书,它其中的某个篇章或者包含的某种思想不仅能触动您的灵魂并且能引领它与之共舞,甚至改变您的日常生活与命运,那这样的书您一定要常常翻阅,并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呵护。事实上,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这样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