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爆粗怒赞了刘德华这部《拆弹专家2》:

真TM的好看!说港片已死的那些混账,闭嘴回家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看正片前,我是持保留态度的。

毕竟,王晶不止一次灌水了。

例如《追龙》口碑和票房爆了后,有这样的说法:

王晶一认真,连他自己都害怕。

于是,《追龙II》上映前,王晶自己用上了这个梗,告诉大家“这一次,我又认真了!”

但事实证明,那次,王晶只是用“认真”两字来卖《追龙2》。

不过这回,王晶没灌水。

本周,本片全国院线正式开画。

迄今为止,票房破2亿。

口碑,爆了:

豆瓣迄今8.0分,创下了邱礼涛电影导演作品的豆瓣最高分。

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末,刘德华+邱礼涛,打出了一部王炸。

来吧。

《拆弹专家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拆弹专家2》看成一副牌,从打牌的技术来说,它是打出了王炸水平。

更何况,它的起手牌面,本身就有很多炸弹。

都是猛炸。

这是邱礼涛和刘德华近年来合作的第三部作品了,总体来说,风格很统一:

味道尽可能保持港味,场面尽可能往大了搞。

《拆弹专家》里面,他们炸了红磡隧道;

《扫毒2》,追车戏追到了香港地铁站内;

到了《拆弹专家2》,更是全面升级。

香港几大重量级地标,均未幸免:

香港机场,炸!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炸!

青马大桥,再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备也升级。

《拆弹专家》里面的各式炸弹,到了第二部,升级到核弹:

核弹若是爆炸,将波及数百万生命,产生的核污染则会长年让香港无法回复元气。

这么说吧,冲着特效场面去看的朋友,这票钱您掏的不亏。

如果,这个系列还有下一部的话,或许香港已经不够炸了。

概念也升级了。

上一部的拆弹专家章在山的故事,主要围绕在拆弹这个本职工作上。

这一部,实体炸弹当然有,但最可怕的炸弹,却升级到主角潘乘风一次次面临选择时,人性中的无形炸弹。

反派方面,上一部是姜武扮演的洪继鹏为首的劫匪团伙。

这一部,则升级到国际恐怖分子,还扯上了暗网。

反派的行动目标,从上一部的抢劫求财外加配合搞点金融阴谋,升级到国际恐怖分子的反社会恐袭。

反英雄

看到《拆弹专家》这个名字,一些观众(包括我在内)的惯性思维里所预期的,是看到片中一次次成功拆除炸弹的类闯关过程。

但没想到,3年前的《拆弹专家》,邱礼涛却是反着套路来走。

全片下来,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成功拆除的炸弹,没几个。

遇到猛的炸弹,章在山往往以失败告终。

--那户外炸弹,时间紧迫来不及拆解,只能直接将炸弹丢进海里。

--面对被绑了炸弹的人质(也是一名警察),章在山依然无力拆解。

他只能眼睁睁炸弹引爆,牺牲人质,以换取最小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的BOSS级炸弹,章在山只能赌运气。

结果,不仅没能拆除炸弹,甚至还赔上自己的性命。

《拆弹专家》中,章在山虽面对炸弹,但真正的挑战,或者说敌人,是在无法全面解除危机之时,在当下该做的判断和选择。

到了第二部,剧情已和第一部完全没有关系了。

但人物设定却延续了下来:

拆弹专家,依然是一个反英雄

例如,开场没多久,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潘乘风,就在一次任务中被炸断了一条腿。

但这次的反英雄塑造,层次却更为丰富。

剧本,是有野心的。

潘乘风的性格是多面的,其身份虽是警队的精英拆弹专家,但性格却是亦正亦邪的。

最厉害的炸弹,依然不是实体炸弹。

而是亦正亦邪的潘乘风,在每次极端矛盾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时候,其人性可能被引爆从而带入的深渊。

以下部分开始有关键剧透,还未看本片的朋友,切切慎重。

《拆弹专家2》中,潘乘风性格的多面性,以及一次次人性的选择,是伴随着他所处境地的改变所改变的。

最开始的切入点,就是那次失败的任务,潘乘风被炸断了一条腿。

精英拆弹专家,变成了一个残障人士。

出事后,潘乘风一开始是很乐观的。

他装上假肢,积极进行复健训练,体能也迅速恢复到超过警队标准线的水平。

只是,警队最终没有让他重回拆弹前线。

站在警队的立场,他们给出的理由是:

让一个残障人士重回警队拆弹前线,如果工作出了问题,如何向市民交代?

但,也有人会说,警队这么做,是不敢承担责任。

归根到底,是站在不同立场所产生的矛盾。

面对这种外来的矛盾下,潘乘风的人性要做出第一个选择:

做为一个拆弹专家,无法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是潘乘风难以接受的事。

他选择了不相信警队,进而抗议:

警队忘恩负义,用完即弃。

抗议却也改变不了警队的决定。

但,此后潘乘风的人性再次做出选择,进而导致心理重新构建。

一个拥有反社会人格的拆弹专家出现了。

再者,片中加入的另一个情节,让后来的潘乘风不仅游走于正邪之间,甚至连不知道要相信自己是正还是邪。

情节不多说了,但从这种反社会人格的结果来看,这个角色又是矛盾的:

到底,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还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关键剧透到此结束。

邱礼涛拍出《拆弹专家2》,从内核到表现形式,这次是很丰富的。

情节上,有着香港警匪片那熟悉的味道,包括卧底情节。

视觉上,有上天入地的大片特效。

节奏上,在快速推进剧情的同时,还通过剪辑设置了重重反转。

这让我觉得出乎意料。

毕竟,邱礼涛是香港CULT片代表人物,《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阴阳路》系列都出自他之手。

之前看他的作品,总是不自觉地将那种CULT感代入其中。

所以,如果不说,我个人还真不会将这样的大制作和邱礼涛挂钩。

但回头一想,却也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邱礼涛已在香港电影圈拍了30多年电影。

他的作品中,也有魔岩三杰+唐朝乐队在90年代轰动香港的《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

甚至,这场演唱会代表了中国大陆摇滚的一个巅峰。

与刘德华同为1961年生的邱礼涛,已年近60。

不出意外的话,凭借《拆弹专家2》,邱礼涛终于从那个CULT片大拿,迈入了一线卖座导演的行列。

就如同曾经拍过《古惑仔》的刘伟强,拿出《无间道》时的那种惊艳般:

古惑仔的江湖义气与打打杀杀,终究化为“我是警察”“谁知道”的矛盾挣扎。

邱礼涛的那些CULT味,这次则化为在极端矛盾下,人的选择与随之而来的人性变化,与那五味杂陈的内心挣扎内核。

那是处于一条危险的临界线: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若选择错误,无论是真的炸弹,还是人性的炸弹,结果就是:

爆炸。

港片的味道

这么多年过去,形容港片的时候,被引用最多的,依然是大卫・波德威尔在2003年那本《香港电影的秘密》中所说的: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但港片的味道是什么?

我觉得这是很抽象的,就像“妈妈的味道”一样,难以形容,也没有标准答案。

何况,妈妈的菜多种多样,鼎盛时期的港片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

但是,这种味道却很容易感受。

就像TVB和大陆电视剧的味道,不同味道的辨识度极高那般。

从那个黄金时代走过来的影迷,一看就能感受到那种港片味。

虽然,“港片已死”的声音已经说了很多年了。

但每次有部令人叫好的港片出来后,“港片未死”的声音又会再度出现。

从《无间道》到《寒战》,再到《无双》,再到现在的《拆弹专家2》,“港片未死”也说了很多年。

只是,港片是否已死,从来不是一两部片子承担的责任。

更何况这其中也有客观因素,将这种责任摊到几部片子上,并不公平。

只不过,环境变了是真的。

就如《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卖座之后,林超贤离他当年的那个《江湖告急》的味道,越来越远了。

邱礼涛当年那些江湖闻名的《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等CULT片,虽然从当年的盗版,走到了我们如今的硬盘中。

但当我们终于有缘见到邱礼涛一部略带CULT味的《家和万事惊》在咱这公映时,那版本却也是删减的。

如今的《拆弹专家2》之后,或许,邱礼涛离那些CULT电影,也将越来越远了。

时代不同了,情怀固然在,但港片的味道有所变化,却也是大势所趋。

固然,变化不代表就是变坏。

就有如不同菜系间的融合,原来的地方菜能保留多少味道,却也看厨师的功力了。

能够/愿意做出当年那味道的人少了,但不等于没有。

不过,诸如香港僵尸片,神鬼片,还有那些你懂的片如今几乎绝迹江湖,是事实。

我想,港片味道虽变了但从来没死,只是我们怀念的港片时代,却早已落幕。

PK台

港片是否已死

2020-12-27  PK已结束  43人
  1. 1. 现在哪还有纯正港片?
    49%
  2. 2. 纯正港片虽不多,但还有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