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做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在演讲中她谈论了教育的一些看法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她崇善的教育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实话实说,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即“军备竞赛”模式。它包含两个策略——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教育的这种“军备竞赛”模式,后果是什么?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你的孩子10点睡,我的孩子11点睡,他的孩子12点睡。你上两个补习班,他上四个补习班。这造成了对家庭的伤害,不管家庭是否富裕,为了使孩子不落后于他人,宁愿自己生活过得差一点也要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上补习班。这也对教育公平带来很大的伤害,你会发现,教育很大程度上,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如果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那么你的孩子就有前途。

但是,这一切最大的伤害是孩子本身。现在青少年得抑郁症、焦虑症很普遍,一个孩子,怀着对世界的无限憧憬长大,结果,我们所有的大人合谋起来告诉他:你的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试。我们的孩子在一路设计和要求中,考上了大学,却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要干什么,为了什么。很容易就长成一个“空心人”。甚至,有的还没有考上大学,就跌落进抑郁和自杀的深渊,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她认为,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过上自己想要过上的那种人生

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老校长,刚刚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她对孩子教育的态度是: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见题型越多,死记硬背越熟练,大脑里储存的知识点就越多,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

必须放弃童年的快乐,必须硬扛,不能有半点的偷懒,不许有半点的懈怠,面对着高考,我们必须奋力一跃,因为这是我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背负着一个家几代人的希望。只有苦苦奋斗,考上名牌大学,才能穿越风雨和疼痛,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艰难的普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和清华刘副教授那场演讲观点是相“怼”的。一个是尊重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来不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一个是必须逼迫孩子,让其将来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这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觉得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纵观这些年来对教育的各种争执,其实争来争去,没有任何共识可言。不管教育专家怎么说,都不如你根据自己真实的情况,做出因地制宜的决策。教孩子唯一不变的真理:找准定位,唯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