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国的智能芯片领域一直受制于人,每年从美国进口芯片的总价值超过进口石油,达到2000多亿美元,也正是利用在芯片领域技术壁垒,中国的发展受到约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让中国的装备被其它国家限制,研发自主芯片的任务迫在眉睫,我国中科院院士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放弃安度晚年的机会,66岁重新回到岗位上,主持中国龙芯的研发。她就是曾经研发过两弹芯片的黄令仪院士。这个名字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1936年,广西南宁市的一家普通小院里,一个女娃呱呱坠地,她与父亲母亲过着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的日子。

战乱结束后,在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工学院,当时清华开办半导体专业,开始广招贤能,黄令仪前往清华进修,从此与半导体结缘,此时她22岁。

经费不足,暂时放弃

拿到硕士学位的黄令仪回校创办了半导体实验室,即便没有优越的条件,还是凭借着努力和热忱研制出了二极管,受到了当时科学院院长的鼓励。可就在黄令仪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半导体没有资金支援,被迫中止,黄令仪被分到中科院计算机研究集成电路。

65年,国家批准微型计算机的研究,随即中科院副院长张劲夫宣布成立计算所二部,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团队,专攻微型计算机。黄令仪此时负责研制半导体三极管,由于难度大条件差,黄令仪将组员排成三班倒,自己更是一干就是13个小时,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终于在国庆之前,给祖国报了喜。

四年后,“东方红一号”发射,计算机芯片在浩瀚的夜空中飞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成功的国家。

经费紧张,芯片研究再次叫停

1984年,晶体管的研发正如火如荼,科技处却叫停了项目,黄令仪听到后先是大吃一惊随后斩钉截铁的说:“计算所若不研究芯片,今后做计算机设计的人只知道用芯片,芯片怎么制作完全不懂,怎么能设计一台好的计算机呢?”

但得到的回答却是:“所里经费太紧张了,拿不出钱来支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十几年创立的研究因为经费结束,走出大楼的黄令仪失声痛哭。

万般无奈下,黄令仪到微电子中心报到,此时黄令仪50岁。

琳琅满目非国货

1989年,黄令仪去美国洽谈项目的时候,恰好遇到了一个国际芯片展览,一周的时间里,黄令仪仔细观察每一个展位上的产品,但让她失望的是,近千个展位里,没有一家是中国的。

黄令仪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一定要研发出属于中国的芯片。

2001年,黄令仪接到“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院士学生的邀请,参与研究计算所CPU物理设计,黄令仪马不停蹄的赶过去,可当听到这个项目的研究经费只有100万元的时候,黄令仪心凉了,她又怕资金不足半途而废,此时的她已经65岁,她在退休和坚持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她心中的信念战胜了放弃的念头。哪怕是无功而返,也要拼一把试试。2002年,开始主持中国龙芯的项目研究。

中国芯片之母

66岁的黄令仪为了能保持精神头,每天早起锻炼,再乘车赶往计算机所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从1B,1C到3A,3B,再到再到GS464E,每一张设计图,每一项研究数据,她都一一过目,不容许一点点错误。终于在2018年,82岁的黄令仪研制出了“龙芯3号”,打破了美国研发多年的技术,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黄令仪再接再厉,龙芯3A追上了美国AMD的挖掘机CPU水平。

由于贡献卓越,202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给黄令仪颁发了CCF夏培肃奖项。获奖理由写着:“黄令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84岁的黄令仪仍然奋战在一线,在与芯片打交道的几十年里,有过失望,有过困难,但她都未曾放弃过心中的信念:为中国造成高端芯片。

黄令仪的贡献将会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