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1457年野心家徐有贞,伙同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朱祁镇复位。随后朱祁镇是否对于处斩于谦一事上犹豫不决,他认为于谦于国有功,不忍心杀害这位昔日保卫北京的“救时宰相”。而徐有贞却在一边蛊惑朱祁镇,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称若不杀于谦,朱祁镇的皇位来源就不合法,名不正言不顺就坐不稳皇位。于是利益熏心的朱祁镇下定决心,处死了这位功在社稷的“硬汉”。当时徐有贞加给于谦的罪名,乃是“迎立外藩”,这个罪名有什么样的背景?此罪名安在于谦的身上是否冤枉?另外徐有贞为何要非害死于谦不可呢?其中的疑问让我们一同探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棍”徐有贞的改名之路

徐有贞原名徐珵,史料记载他短小精悍好喜功名,平日喜爱研究阴阳方术。1447年徐珵做上了翰林院侍讲,时常为他人占卜吉凶,人送外号“徐半仙”。“土木堡兵变”之后,帝都惊恐万状,徐半仙掐指一算说祸不远矣,唯有南迁可以纾难。此言论受到主战派于谦的怒“怼”,说妄议南迁者该杀。“神棍”徐珵因为南迁言论,被群臣讪笑不已,从而仕途受阻久久不能升迁。在国子监祭酒之位出现空缺,徐珵志在必得之时,于谦想起徐珵的南迁言论,当即不准徐珵升官。徐珵也就是在此时,与于谦结下了仇怨,心底暗暗准备复仇。声誉扫地的徐珵,为了向上“爬”,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徐有贞,又抱上了宦官曹吉祥的“大腿”,从此官运亨通了起来。

徐有贞加给于谦的罪名“迎立外藩”

不久后徐有贞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到山东治理黄河水患,并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也是徐有贞一生中,唯一一件为人称道的功绩。回到帝都后,徐有贞被升为了副都御使。在功利心的驱动之下,徐有贞趁景泰帝病危之时,联合与于谦有隙石亨和曹吉祥,悍然发动了“夺门之变”,也害死了于谦,成功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徐有贞给于谦安的罪名,是说他迎立外藩,那么到底有没有此事呢?如果没有,奸佞徐有贞策划此阴谋用意何在?“土木堡兵变”之后,英宗朱祁镇也被先掳走,帝都人心不定情势动荡,此时皇太后与于谦等大臣们,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景泰帝稳定局势。同时皇太后又立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保明朝嫡长子继位的正统顺序。然而初登大宝的朱祁钰,尝到了身为帝王的权利快感,在私心的作用之下,于1452年将太子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以图自己的子孙宝祚万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泰帝入继后爆发“复储风波”

可倒霉的朱见济却在次年因病夭折,关于太子的人选问题,朱祁钰又与大臣们较起劲来。朱见济死后,立刻有大臣上奏请再立朱见深为太子,甚至有人认为朱见济的死,是上天的警示,毕竟天命难违,建议朱祁钰恢复理智,将太子之位还给朱见深。而朱祁钰坚决不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气得朱祁钰还当庭打死了进言的御史。当时朱祁钰毕竟不满三十岁,他欲尽快生下龙种再立皇储。朱祁钰在“复储风波”的三年中,却未生下一个子女,自己的身体反而被声色搞垮。终于在景泰七年十二月下旬,朱祁钰一病不起罢免了元旦庆典,“复储风波”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时兵部尚书于谦,与户部、工部尚书,众多大学士、侍郎一起,本着无嫡立长,无嫡无长择贤而立的原则,认为朱见济已死,景泰帝有没有其他的儿子,那么储君之位非英宗长子朱见深莫属。

徐有贞“玩文字游戏”泼污于谦

1445年于谦等大臣,共推大学士商辂,写了一封《复储疏》,于谦还加上一句“早择元良,以安人心事”,请求皇太后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于谦等人的选择可谓是老成谋国之举,将储君的人选确定了下来。同时徐有贞并没有闲着,他勾结石亨、曹吉祥,暗中积极准备发动“夺门之变”,欲推幽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为了制造声势,徐有贞以《复储疏》中的“早择元良”一句,散布谣言称于谦用“择”字,并不是复立朱见深的意思,还进一步抹黑说于谦已经伙同其他大臣,准备到长沙迎立襄王世子。徐有贞为何要编造此谣言呢?因为他对自己副都御使的官位并不满足,认为自有天纵之才,不可沉沦在泥沼之中。如果让于谦成功当政,就永远没有了自己的出头之日,还何谈图谋功名呢?当时景泰帝病危,帝国的武装力量,尽掌握在兵部尚书于谦的手中,所以徐有贞与石亨、曹吉祥,准备奋力一搏图谋换天,虽然这是很有风险的事,但所谓“富贵险中求”,如果成功推英宗复位,那么他们这些功臣就可大富大贵位极人臣了,疯狂的徐有贞决定赌一把大的。

于谦因“迎立外藩”的罪名蒙冤身死

关于于谦“迎立外藩”的罪名,《明史》认为他是被诬陷的,曾明确记载:“徐有贞策,诬公等以大逆下狱。”再说“迎立外藩”的调查过程,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祖训,若要召藩王进京,必须要持有金牌敕符不可。金牌平日里藏在印绶监中保管,若无皇帝或者太后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取出。所以要想查明于谦是否欲迎立襄王世子,只需要清查金牌敕文即可,如果此物安在,那么到时候罪名不攻自破。然而也是于谦命中有劫,负责盘查各藩王府的印绶监太监,回奏说各个王府的金牌俱在,唯独缺了襄王府的金符。已经复位的朱祁镇,听闻后勃然大怒,立即在迎立外藩的判书上,批示了于谦的死刑。1457年正月二十二,于谦在曾经奋力保卫过的帝都西市,被杀害蒙冤身死,京城百姓无不哀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襄阳府金符不知去向的真实原因

那么襄王府中的金符到底哪里去了?其实这与皇太后张氏有关。1435年明宣宗驾崩之时,皇太子朱祁镇只有十岁,而皇太后以国有长君有利社稷的理由,欲立喜爱的襄王朱瞻墡为帝。准备派人带着金符,前往长沙迎立襄王继承大统,而此举遭到了“三杨”等朝廷重臣的反对,坚持以“立国以嫡”的原则,迫于群臣的压力太后只能作罢。但太后年事已高记忆不清,当时取出襄王府的金符之后,却忘记了及时归还原处,此金符从1435年到1457年,便一直留在张太后的暖阁中,所以印绶监的太监们,在原处肯定找不到。这也证明了于谦迎立外藩的罪名,是子虚乌有的事。史料记载:“迎立襄王世子事本无实迹,故复位后待襄王愈厚······”,能看出英宗复位后,也察觉到了真相,转而对襄王府一家恩赐有加。

“夺门之变”集团内讧各奸佞终遭报应

南宫复位之后,英宗果然对徐有贞大肆恩赏,封其为武功伯,并加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石亨也被封为忠国公,封曹吉祥的从子为昭武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借着“夺门之变”,如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势,达到人臣的巅峰。然而这三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可以相互利用,而不可长期合作,徐有贞得势之后,不再愿与石亨、曹吉祥为伍,一心再进一步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而石亨、曹吉祥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坐视徐有贞独揽大权,双方的矛盾愈加尖锐,终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最后徐有贞一着不慎,输了这场斗争被赶出了京城,回到老家的徐有贞依然热衷功名,时刻准备复起。然而这个奸佞,最后再也没有等来朝廷的重用,十多年后就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石亨与曹吉祥,也因罪被下狱处死,算是得了报应。

尾声

徐有贞生前一直否认是自己害死了于谦,他认为罪魁祸首是石亨,不应该让自己“背锅”。1471年徐有贞对自己的老乡吴宽,曾慨叹说:“石亨辈致死于,乃嫁罪老夫耶。”次年吴宽高中状元,并积极为徐有贞洗脱罪名。然而从上述过程来看,徐有贞制造于谦迎立外藩的罪名,目的就是为了促使石亨与曹吉祥,尽快发动“夺门之变”。而且事后徐有贞还进献谗言,蛊惑朱祁镇杀害了于谦,说徐有贞是杀害于谦的主谋,可谓是事实俱在不容狡辩。正如一句名言,正义也许会迟早,但不会缺席,“土木堡之变”后,对明廷有再造之功的英雄于谦终被杀害,成为了徐有贞策划“南宫复位”的牺牲品,此案是当时一件天大的冤案。后来西北战事再起,天下人就说:“有于谦在,当不致于此。”明宪宗时期便给于谦昭雪,恢复了这位英雄的名誉。明孝宗一朝还加赠于谦,为光禄大夫、太傅、柱国,谥“忠愍”,万历时期又改谥为“忠肃”。广大百姓更是牢记着于谦的忠勇,将其与岳飞一样深深怀念,人民的评价是最公正的,于谦虽冤死,但他的名字与功绩,必将永镌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参考资料:《明史》,《明英宗实录》,《徐有贞冤杀于谦案之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