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孟: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踏上寻找真实自我的旅程。

《亲密关系》是克里斯多福·孟在1999年撰写的,目的是希望提供给人们一张路线图,引领人们穿越亲密关系的复杂境致,并主要着眼于亲密的伴侣与婚姻关系。

他认为,亲密关系是一种完美的设计,在亲密关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部分,即使是令人不悦的冲突与不适的情境。当你继续在感情中成长时,你也开始懂得欣赏你跟伴侣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当你拒绝接受不悦与不适时,你也不再看见这些事物能带来的启示,也将是你无法看清正在发生的事物。

所以,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但是,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当你的伴侣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压力失望愤恨就会产生,亲密关系就会从“月晕”到“幻灭”。想要安全度过“月晕”阶段,就要学会放下需求和期望,学习放手和接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闪闪发光的,并非尽是黄金

月晕又称“风圈”,月光被云层折射,在月亮周围形成光圈, 呈彩色光环,内红外紫,可以作为天气变化预兆。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提到:“月晕现象表示不实的光彩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正如闪闪发光的,并非尽是黄金一样。

例如许多明星受到无数粉丝的仰慕,无论他们在做什么,甚至是无数的丑闻让盲目崇拜的问题暴露出来,也不能改变人们崇拜偶像的倾向。而事实上,他们也是凡人,他们的私生活也和普通人一样有许多问题,但是粉丝们被绚丽的光彩所迷惑,看不到这个事实,几乎把明星当神一样崇拜。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内在的那一个吸引你点看不见,我们经常会被外在的一些东西、不实的光彩所迷惑,从而让我们的关注点分心了,只看到了不真实的光彩而看不到这个人真正的发光体。这就是亲密关系中的月晕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亲密关系在”月晕期“的四个阶段

亲密关系开始一般都会经历四个阶段,在这期间,你看到的和吸引你的只是伴侣的外在光环,你会被这些绚丽的光彩所迷惑,而无法看到对方的内在,那个真正的发光体。

第一阶段:情感之旅

这是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也是让人满心温暖的阶段,这是人类七情六欲最强的感情,我们心甘情愿为爱,盲目被爱吞噬,从童稚的少年到迟暮的老年,每个人都向往在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的感觉。

第二阶段:吸引磁场

情感有许多,但灵魂层面最深的需求就是:爱与被爱的情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来体验爱与被爱的。而恰恰基于爱与被爱是需要与另一方的互动,人与人就形成了吸引的磁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阶段:制造梦想的机器

当孩童时候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为了弥补外在世界的不足,我们会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制造梦想的机器也随之成长,最终在我们心中描出一个梦中情人,并希望他能满足我们所有需求。

第四阶段:通往地狱之路

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梦中情人的蓝图自然会变得愈来愈复杂,于是我们不断地寻找一个符合条件的候选人,然后进行改造计划。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

所以,要想拥有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那就要放下对伴侣的欲望和需求。所以,在亲密关系的开始阶段,我们没有发现存在中心的真爱之光,而是在寻找心动感觉时,渴望爱与被爱,并通过梦想机器改造梦中情人,以达到我们的需求,最终我们走上了通往地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安全度过”月晕“阶段,就是放下需求和期望

1、通过冰山程序,了解事件背后的需求和期望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会为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争吵不休。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对情侣因为一方约会的迟到而争吵不休,也会因为生日被忘记或没有准备礼物而大发脾气,不论对方如何解释,另一方就是揪着不放,并且觉得小题大做。

而实际上,揪着不放的原因真的不是小题大做,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需求,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也许真的不是迟到几分钟或一束生日的花朵,对方真正需要的是被重视和认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了解事件背后的期望和需求呢,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上的冰山理论,层层深入,最终带你了解你的需求和期望,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由事实引发的行为或画面,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冰山的下面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个事实(行为或画面)都是一个冰山体系。

当一件事实发生时,你与对方都有一个沟通姿态,在这种姿态下,你体验的是此时此刻的感受。沿着这个感受层层深入,一直探索到自我的层面,最终才明白,每一个事件(画面或行为)的背后,我们真正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

冰山理论实际上鼓励我们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在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冰山表面的内容,并把自己带入觉察中,并转化这些隐藏的观点、信念、感受和期待,成为正面的能量。

2、学会自我观察,找到真实的自我

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自己是人类的一种基础灵性教导,自从具有大脑新皮层或者说具有人类大脑的人出现以来,一直都有老师在进行这样的教学。

了解自己最核心的工具就是自我观察。佛陀称之为觉察,奎师那称之为冥想,耶稣称之为见证,葛吉夫称之为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手册一书中描述:我就是一台机器,一个自动装置,我没有觉察力,完全是无意识的,习惯的和机械性的。在内在,我是沉睡的。

正因为我们的无意识状态,所以我们会受制于习惯,我们会去伤害自己、他人和环境。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有意识,就要学会自我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如何进行自我观察:

第一、不要评判

头脑就像一个评判者,不停地评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或每件东西,而当我们评判外界地这些人和事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自己。而不带评判地观察意味着让注意力稳定地停留在身体地感觉上,待在身体里,让外界造成地内在反应过程自行消退。

第二、不要改变观察对象

就是让我们的注意力稳固而坚定按住在我们的身体和情绪上,或者允许我们观察到的一切只是单纯的待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去作任何的改变,只是观察、放松、接受和允许,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注意身体的感觉并放松身体

身体的感觉,包括能量在体内流动的感觉,还有思绪流动、情绪流动、肌肉组织紧张放松的感觉。通过感受身体的练习,就不会陷入情绪的漩涡,让注意力从里到外感觉身体,记得自己在进行自我观察。

第四、诚实地面对自己

就是不带自我欺骗和评判地如实地看到内在地冲突,并全然地感受它带来地痛苦,当我们不带批判地观察和痛苦在一起,在身体里感受它,痛苦就会来滋养我们。

所以,我们通过自我观察,让自己变得有觉知,就可以更加客观地去看待某个习惯,客观的看待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人或事,就可以不再总是成为它的牺牲品,并且在内在找到些稳定和宁静的感觉,让自己的语气、行为、情绪和思绪得到适度的调整,让我们恢复天生的清醒和”基本的良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学会放手和接纳,回到当下的旅程

李尔纳:过去已经消逝,未来从未到来,真相是,没有任何生命是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的。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期望,并通过自我观察,让负面情绪和能量得到转化,实际上我们自己已经得到成长,不再是亲密关系中那个产生压力、失望和愤怒的自己。

我们不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当我们摆脱了需求的束缚,接纳了伴侣,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我们和伴侣分享的更多了。而这个过程也是自我接纳的过程。

我们不再认为从外界的需求让自己变得完整,当学会放手和接纳后,我们会明白,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们所需的一切都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我们不再纠结过去和担心未来,让我们与伴侣的关系只着眼于当下,让这段关系促使我们自我成长,彼此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结语: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能做到的只有我们自己。防止亲密关系从”月晕“到”幻灭",我们要通过以下方法,让自己得到成长,放下对伴侣的需求和期望。

1、通过冰山程序,了解事件背后的需求和期望

2、学会自我观察,找到真实的自我

3、学会放手和接纳,回到当下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