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教育的本质:做事先做人,人格培养远比知识技能重要

原创/静月荷

导读:

如果留意就会发现,现在孩子们的钱最好赚:从衣食住行、到与孩子有关的各种教育培训。只要对孩子有好处,花再多的钱父母都舍得。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然而,培训班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也牺牲掉孩子许多童年快乐时光,父母只是想为孩子铺平人生之路,想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而顺畅的人生坦途。

可换来的却是孩子的自私冷漠、孩子的叛逆和人格的不健全。也许人们忘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是教育孩子最不能忽视的地方。

而现实中,父母却把本末倒置了:把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对孩子人格、情感的正确引导。以至于一些看似学习优秀的孩子,在人格品行上却出现了偏差。

《傅雷家书》中父亲给儿子的家书是这样写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儿子傅聪出国留学时,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和叮嘱。是的,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然后才谈得上做事。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何谈做事情呢?

01.在孩子童年与少年时代,拥有健全人格比获得更多知识技能要重要

《傅雷家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家书之一,是一部充满父爱温暖的育儿教子篇。傅雷夫妇不愧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用毕生心血精心培育着两个孩子:傅聪成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

家书收录了177封信,历时12年,记录了傅雷傅聪的父子情深,也揭示了教育的真相。

金庸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是的,书中傅雷在谈到如何教育儿子傅聪时,说教育孩子有几个基本观念需要注意:

第一:把人格培养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孩子童年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放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我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张,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一门音乐,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曲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曲一样,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这里,特别强调了孩子早期教育对其人格、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应该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和技能。

而人格培养涵盖了孩子的人品、习性、明辨是非能力、伦理与道德观,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质朴无华等品格素养。事实上,一个人越早习得这些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做人之根本,将来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现实中,反观我们的教育,恰恰缺失了对孩子人格、人品内在素养的提升。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对其知识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孩子心身灵的培养。

电影《起跑线》中,一对年轻夫妻为了让女儿上名校想尽了办法:

买学区房,走关系,制作假文件,装穷人骗取贫困招生资源……

妻子米塔说:“不能进入好学校,就没有好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觉得被排挤,会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暴自弃……”

于是,家长们穷尽所能,只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知识技能培养,却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对社会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也是需要正确引导和培养的。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对于子女发展的期望,竟被排在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的首位。可见,当下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怎样一个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懂得怎样做人,学再多的技能也难掩内心的荒芜

事实上,每个父母都在倾尽全力培养孩子,想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未来。然而,我们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四岁入选申奥形象大使,同年学钢琴。8岁学书法,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14岁就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可就是这样一个完美得让同龄人嫉妒的好学生李天一,却在2013年因涉嫌轮奸案被判刑事拘留十年,至今仍在狱中,时年只有17岁。

想必李双江夫妻俩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宝贝儿子会摊上官司,会在监狱里度过10年漫长时光。

10年,本应该是李天一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可以学知识、学技能,让人生趋于成熟,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谁成想,被父母宠着、惯着长大的李天一,并没有成为父母的骄傲。优越的物质生活、有求必应的所有要求,让小小年纪的李天一觉得没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

当欲望失去理智的控制,就会变成一头猛兽,将自己摧毁。李天一就是这样,父母没有教会他怎样做人,没有告诉他什么是必须坚守的人生底线。他也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稀里糊涂就把自己的大好年华断送了。

事实上,看似优秀、多才的李天一,实则连做人最基本的是非观都没有。他的人格是扭曲的,也不懂得什么是人生应该坚守的伦理道德底线。

由于父母教育上的失职,在本该教会儿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年龄,一心只想着培养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对孩子心灵、情感上的正确引导。最终导致小小年纪的李天一,以身试法,必将被法律制裁。

惨痛的教训,再一次提醒家长: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环节。

《战争与和平》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都知道:子不教父之过。事实上身为父母,养而不教,最终会成为父母的祸患;如果教子不当,也必将后患无穷。

作为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从一开始就要坚决说不。如果下不了狠心,那么你将用一生时间去为孩子的错误买单。

03.只有最好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最好的孩子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其实,家庭传承就是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去影响、感染自己的孩子,最终让孩子成为像父母一样优秀的人。

比如,书香门第的孩子,从小接触到的就有看不完的书籍。耳濡目染,长大后,孩子也必定是喜欢读书之人。

如果家里是开公司、办工厂的老板,孩子从小听见和看见的都是和生产经营有关的事情。长大后,必定是搞经营的一把好手。

如果,父母下班后不是玩游戏,就是抱着手机看。而要让孩子坐在那里专心看书、学习,显然孩子是做不到的。因为孩子会觉得父母正在玩的游戏和手机会更有意思、也更具有吸引力。

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父母就要先做好榜样:自己要喜欢看书,才能吸引孩子跟着一起读书。

如果想要孩子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父母说话、做事就不能太随意,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爆粗口。

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作为家长首先要去关心自己的长辈,用行动去陪伴、照顾老人。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等到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才会有所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等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一些不良习惯时,想要再纠正过来就费劲了。

事实上,家庭就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一定要回到原件上去找原因。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老师失职了,就别怪孩子行为上出现了偏差。

有人说: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榜样。

现在,想必大部分父母都是在尽保姆的责任,让孩子吃饱、穿暖,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切难题。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有一个好成绩就行。其他方面,完全不用孩子操心。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长大的孩子,即使已经成年,依然是衣服不会洗、饭不会做,起床不叠被、不收拾房间。自己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就别指望他们会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都是不愿独立、不喜欢工作,就想宅在家里,继续让父母伺候着,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寄生虫般的生活。

这些孩子身上都一个通病:怕苦怕累、精神懒惰,只想挣大钱,但又不想付出。最后变成长不大的巨婴,成为啃老一族。

面对这样的孩子,怨不得别人。孩子走到今天这一步,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当年,父母下不了狠心:怕孩子遭罪、怕孩子吃苦受累,一切都替孩子担着、扛着,结果,废材就这样养成了。

正如马伯庸所说:“一个家族的传承,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所以,父母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培养出最好的孩子。

写在最后:

《傅雷家书》曾获中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时至今日,这本书在20多年间的累发行量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值得一读。

傅雷贯穿始终的教育理念是:先做人、后成“家”。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也不是莫名其妙的闲聊,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单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一位父亲对远在国外求学儿子的思念、担忧,和谆谆教诲。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式的挂念和不舍,是父亲对儿子厚重而深沉的爱。

这本《傅雷家书》是傅雷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在选编上更重视傅雷家书的思想性和丰富性,对傅家父子之间关于音乐、文学等艺术,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以及对文学艺术名家的品评等都尽量忠实收录,是一部厚重、更原汁原味的《傅雷家书》。

今日话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曾遇到困惑?尽全力培养的孩子,是否总让人失望?请留言区分享,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