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赋》学点啥第13期

秦臣言说太后之事,寡人已经杀了二十七人,茅焦,你摸摸自己颈项之上,长了几颗头颅?

《大秦赋》中,齐国使臣茅焦由于齐秦商贸争议面见秦王政,在此之前因与李斯达成某种交易,在贸易之事被裁决之后,依然不离朝堂,耿直的向秦王政提出“迎回太后赵姬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王政见对方是齐使没有当即发怒,保持着王者的风度,只是友情的提醒或者说是细微的威胁道“我已经杀了很多提这个意见的人”。

面对秦王政的威胁,茅焦并没有退缩,而是挺直腰杆说道“臣闻,天有星宿二十八,今日茅焦前来,正好凑足此数”。

茅焦这话说得可谓是对秦王政权威赤裸裸的挑战,秦王政听后冷冷的说道:章台宫阶下起火设鼎,烹了!

不过茅焦依旧没有退缩,他咬着牙齿直言道:外臣今日横竖都是一死,大王,敢不敢让外臣说个痛快?

秦王政道:我倒想听听将死之人有何言……。

茅焦提高声量道:大王口口声声说以平定天下为己任,岂不知幽禁生母、杀害亲弟已为天下人所不齿。今日烹了茅焦,成我茅焦尽忠直柬之名,而使大王人心尽失,焦何有所失,大王何有所得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茅焦走出大殿准备赴烹刑。良久之后,被李斯开导的秦王政冲出大殿,怒道:……成你尽忠直柬之名,却陷寡人于不仁不孝之地,寡人偏不隧你的愿……把衣服给他穿上,不准他死!

茅焦的觐见虽在《大秦赋》中让人感觉就是李斯和茅焦在演戏给秦王政看,貌似是导演的戏剧性安排,有点假!不过我们翻阅历史古籍,正史中是确有此事,《史记》的《吕不韦列传》、《秦始皇本纪》都有着笔这次谈话。

《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从经历来看,对比《大秦赋》没有李斯的戏份。从结果来看,茅焦的这次对话非常成功,“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与此同时正史中茅焦在秦始皇时代,日子过得非常不错,不但被后人称为““亢直之士”、敢谏之臣,做到了亲史留名,官职上也做到太傅,尊为上卿。可以说茅焦是一次冒险,为自己博得终身富贵。

至于为什么其他进谏的人都被杀了,而茅焦却没有?正史不像《大秦赋》中有李斯相劝,结合《说苑-正谏》、《大秦赋》所提到的对话内容,个人觉得是茅焦找到了一个职场生存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王政作为老板有错,早先进谏的大臣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皇帝,抓住皇帝不孝这个点做文章,是在教训老板,如此一来会让秦王政非常难堪。

相对的茅焦就非常的聪明,他并不去单纯指责老板,而是先抓住秦始皇想要什么?所以他会先说他的意见是会影响秦王政“平定天下”,用为秦王政着想的思路引出意见。

如此一来茅焦就和秦王政从一个对立面变成讨论面,既然讨论就没有那么你死我活,秦王政也更容易接纳,毕竟谁也不愿意被人给强塞对错。

类比现在的职场,跟老板起冲突,我们应该学学茅焦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问题,然后学会用讨论嫁接你的疑问和劝导,说不定真的可以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试试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