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牌升级:从来不只是视觉上的涂脂抹粉,而是实现和顾客的眉目传情。

好的品牌,理应有温度、有性格、有情绪,而设计者的责任就是回归本能,触发共鸣。


编辑:廿一

视觉:顾好

01

失去Z世代的“百胜中国”们

这届Z世代消费很猛,堪比往年炒金的中国大妈。中国大妈擅长炒金价,Z世代擅长虐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1日上市,开盘暴涨100倍,收于千亿市值,这是一个以Z世代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上市首日的表现。

这场表现不仅创造了2020年最夸张的IPO故事,也被资本圈称为中国大基金的集体失手。失手的主要原因被解读为资本看不懂Z世代消费。

这并不是资本面对Z世代消费的第一次失手,早在9月10日百胜中国二次赴港上市时,资本也被Z世代消费虐过。

当时被资本给予厚望的百胜中国以412港元/股的发行价,高于此前港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发行价,顶着发行价之王的称号上市,却首日即破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旗下品牌早已不是Z世代的第一选择。失去了年轻人想象力的品牌,也没有了未来商业空间的想象力。

早期以引领消费潮流的品牌定位大获成功的洋快餐们褪去潮流,在物质丰富的Z世代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标准的高热量快餐店。

02

追逐潮流的品牌网红脸

年轻人追求潮流,但是潮流易逝;商业追求标准,但是标准冰冷。

虽然对所有消费品牌来说,“年轻化”始终是一个大方向,但是这个大方向却没那么好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逐潮流,品牌容易成为网红脸,火的时候行业一堆一样的,凉的时候也扎堆凉,潮流过后一地鸡毛。

对于品牌追逐潮流,容易网红脸同质化的问题,有味财经专访极味品牌策划创始人李领起表示:

同质化是缺乏文化自信,看别人或者潮流是什么,就去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有什么差异化的点可以传达给消费者。

追逐潮流对于品牌文化来说是通过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品牌升级往往大家最先看到的是视觉部分,但是对于设计来说,第一步应该是和品牌一起挖掘个性化的点。

通过挖掘品类的个性化、人格的个性化、最后到品牌的个性化,给品牌塑造一个人格化且有性格的点。看到品牌的视觉,就给人一种情绪,或者叫品牌的温度。

一个能够保持长青的品牌文化,肯定有自己的情绪和温度。

比如耐克,在年轻潮鞋爱好者心中,被视为运动文化的代名词,旗下的AJ成为Z世代的潮鞋。

除了产品本身不断推陈出新,耐克还喜欢把普通运动爱好者的轮廓加入到品牌营销中,绑定和普通消费者爱运动的品牌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的熊爪咖啡,咖啡店创立的初衷除了做精品咖啡这个商业生意之外,还想为残障人士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

凭借一个毛绒绒的熊爪,上热搜、排长队。这家店的意外走红,也是它用一种足够暖心有温度的方式,保全了聋哑人的体面。

潮流易逝,其中的一个底层逻辑就是潮流几乎和年轻文化划上等号。但是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潮流往往也会随代际交替,一再变化。

但是不管是潮流还是网红店,对于品牌升级来说,都是外在的视觉表现。只有找到所属品牌的性格和温度,找到品牌情绪的关键词才是品牌升级不会变的东西。

03

本能设计下的品牌升级

在极味品牌策划创始人李领起看来,品牌升级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好看,就是满足审美,这是平面思维下讲究排版配色的品牌升级。还有一种是立体思维下的升级,在好看的基础上把品牌的个性化情绪通过视觉表达出来。

作为本能设计理念的提出者李领起拥有一套“九大本能设计”的方法论,可以立体全面的通过品牌差异化的定位,视觉化表达品牌的情绪。

通过其讲述的吉品合品牌升级案例,我们试图还原部分第一视角下的本能设计理念的品牌升级历程。

1.一个强认知且有差异化的品类定位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品牌名称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带情绪的,一个是有品类名的。比如喜茶,“喜”是情绪,“茶”是品类。

但是“吉品合”这个名字,既没有品类也没有情绪,而且还非常拗口。消费者看到这个品牌,不能够联想到什么品类,也不易传播向朋友推荐。

我们结合前期的竞品分析和消费调研,最终确定了“现烤”和“饼叔(酥)”两个关键词。

2.看一眼就能代表品牌的IP符号

找到了品牌的强认知和差异化的品类定位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品牌升级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烤是区别于以往的成品饼微波炉加热的制作工艺,突出产品工艺的差异化。饼叔(酥)是取产品的差异化口感饼酥的谐音打造的一个IP形象。

通过打造IP形象,我们来让品牌和品类产生关联,解决品牌名称拗口不易传播的问题。

3.消费者一听就决策的广告语

更换品牌Slogan,把之前的“梦想从吃饱开始”更换为“我就是现烤”。为什么要这样换呢,因为我需要把品牌名不具备的情绪,通过品牌广告语讲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就是现烤”,向消费者传达一种自信骄傲的情绪。

其实它们一开始的广告语创意是通过拆字得来的,品牌名称“吉品合”拆字以后里面有五个口,寓意笑口常开,梦想从吃饱开始。

这个创意本身很好,但是做品牌升级不是纯粹比拼创意,而是在恰当的时间用合适的创意。

我认为品牌广告语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产品,要把产品讲清楚;第二个是情绪,要让顾客情绪和品牌关联。第三个是象征,也就是精神层面的象征。

吉品合所处的阶段就是产品和情绪中间的过渡阶段,你给它套一个梦想的精神,就会很空,消费者是没有感知的。

4.和品牌品类强相关的颜色定位

形象确定以后,后面进行一个整体的品牌颜色升级。一开始它们的品牌颜色是快餐比较典型的黄色,过于单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给它从产品工艺中提取“现烤红”,从产品食材中提取“麦香黄”,通过和品牌品类的关联,给它们做一个颜色定位。

5.精细营造的空间体验

门店空间上,围绕“现烤”和“饼叔”两个关键词来进行整体的搭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融入插画,以前门店的插画可能只是好看,起到门店装饰的作用,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更精致,没有引导作用。我们通过饼叔这个IP形象,把产品制作流程融入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和面这类不太具有美感的制作工艺,不方便直接展示,也可以通过插画+IP的虚拟和现实空间的融合来进行展示体验。

很多人认为品牌升级只是好看,好看是平面思维,但是对于一个有效的品牌升级来说,应该具备品牌立体思维。

平面思维是指关注配色和排版,使其好看。

品牌立体思维则是围绕品牌和品类的差异化定位,通过颜色、图形、动作、特征把整个品牌和品类关联起来,串联成整个门店的空间体验综合体。

通过这种体验,建立品牌和消费者的感知,潜移默化中留下记忆。

6.建立一个落地可复制的标准

做完整体升级以后,还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很多品牌升级往往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升级3-5家以后,可能发现就做不下去了。

没有标准的品牌升级,往往会在落地阶段做了几家以后就变形。所以一个完整的全案品牌升级,需要一套标准,这样可以确保即使落地百家门店也不会走样。

附录升级图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ogo升级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ogo升级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设计1升级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设计2升级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设计1升级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设计2升级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店实拍升级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店实拍1升级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店实拍2升级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牌IP周边

在品牌升级以后,配合品牌方扎实的落地执行,即使疫情之下,吉品合门店数量依然增长近100家。对于设计师来说,通过赋能品牌,也放大了自己设计的价值。

一个成功的品牌升级,可以给品牌带来第二增长曲线。但是这并不容易,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趋势中,品牌需要不断迭代升级才能跟的上时代发展和消费者需求。

在Z时代之下,怎么寻找自己的品牌潮流,抓住不变的核心策略,做一个有情绪的品牌,也是本能设计理念长期想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本能设计理念的提出者,极味品牌策划创始人李领起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其5年实操,赋能近50个品牌升级的案例经验。限时99元推出《没有核心策略,别做品牌升级》的百人小班课,助力品牌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