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帝11-26 19:39万象大会年度创作者 百家榜创作者,优质创作者关注三国时期,后魏蜀吴三足鼎立,三方维系着微妙的平衡,但是天平越来越向魏国倾斜。因为蜀国有扶不起的阿斗,再加邓艾的奇袭,魏攻蜀之战迅速分出胜负,公元272年,晋武帝与羊祜商讨伐吴之策,羊祜认为伐吴应借上流之势,武帝颇以为然遂命王濬在益州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为伐吴做准备。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图-公元266年晋、吴局势图实际上,在此之前的269年,晋武帝已经开始为总攻吴国而做军事部署了:尚书左仆射羊祜镇守襄阳,都督荆州军事;征东大将军卫瓘镇守临淄,都督青州军事;东莞王司马伷镇守下邳,都督徐州军事。公元276年,认为时机已到的羊祜奏请伐吴,并献平吴方略,但是羊祜278年病故,因此没有机会亲自参与实施自己的方略。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以羊祜生前所提方略,下令出兵伐吴,总兵力20多万,分六路,水陆并进。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驻襄阳,节度诸军,后来随着战事进展移驻项县(今河南沈丘)。公元280年1月,大军开动,王濬、唐彬率巴蜀水师7万,沿长江东出巴蜀;杜预则自襄阳南下,目标江陵(荆州);胡奋率军南下,取公安;王戎率兵取江夏;王浑率兵从寿县出发向东南攻横江(今安徽马鞍山和县南)。司马伷率军南下直逼建业(今南京)。图-和县位置示意图2月,王濬、唐彬克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东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宜道(今湖北宜昌宜都),杜预攻克江陵(今湖北荆州),胡奋攻克江安(今湖北公安东北)。吴国江南郡县纷纷归降。然后王濬、唐彬水军继续东进,拿下巴丘(今湖南岳阳),又与胡奋、王戎攻下夏口(今湖北武昌),顺流而下直逼建业。吴国丞相张悌等领兵3万从牛渚(亦称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渡江,迎战王浑军。3月,双方战于板桥(今安徽马鞍山和县),张悌战死,全军覆没。吴主孙皓又派人准备第二天再出征,结果晚上士兵全逃跑了。3月中旬,王濬、唐彬统帅八万士兵和庞大规模的水师战船,进入建业,孙皓迎降,吴国灭亡,至此三国结束。图-马鞍山、南京位置及周边地形示意图晋灭吴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险,水陆并进的进攻战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晋、吴两国国力相差悬殊,二者之间的结局早已注定,只是早晚的事。我们回顾这场战争,会发现晋国的兵力虽然占据优势,但是晋军攻击的重点在长江上游的江陵(荆州),而江淮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只是牵制。这对晋军能快速赢得这场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前秦攻东晋的淝水之战,苻坚大帝出动的兵马比这场战争多好几倍,但是就因为攻击的重点在江淮战场而非荆州,水军迟迟打不开局面,最终兵败亡国。国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时期,后魏蜀吴三足鼎立,三方维系着微妙的平衡,但是天平越来越向魏国倾斜。因为蜀国有扶不起的阿斗,再加邓艾的奇袭,魏攻蜀之战迅速分出胜负,公元272年,晋武帝与羊祜商讨伐吴之策,羊祜认为伐吴应借上流之势,武帝颇以为然遂命王濬在益州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为伐吴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公元266年晋、吴局势图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269年,晋武帝已经开始为总攻吴国而做军事部署了:尚书左仆射羊祜镇守襄阳,都督荆州军事;征东大将军卫瓘镇守临淄,都督青州军事;东莞王司马伷镇守下邳,都督徐州军事。

公元276年,认为时机已到的羊祜奏请伐吴,并献平吴方略,但是羊祜278年病故,因此没有机会亲自参与实施自己的方略。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以羊祜生前所提方略,下令出兵伐吴,总兵力20多万,分六路,水陆并进。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驻襄阳,节度诸军,后来随着战事进展移驻项县(今河南沈丘)。

公元280年1月,大军开动,王濬、唐彬率巴蜀水师7万,沿长江东出巴蜀;杜预则自襄阳南下,目标江陵(荆州);胡奋率军南下,取公安;王戎率兵取江夏;王浑率兵从寿县出发向东南攻横江(今安徽马鞍山和县南)。司马伷率军南下直逼建业(今南京)。

图-和县位置示意图

2月,王濬、唐彬克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东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宜道(今湖北宜昌宜都),杜预攻克江陵(今湖北荆州),胡奋攻克江安(今湖北公安东北)。吴国江南郡县纷纷归降。然后王濬、唐彬水军继续东进,拿下巴丘(今湖南岳阳),又与胡奋、王戎攻下夏口(今湖北武昌),顺流而下直逼建业。

吴国丞相张悌等领兵3万从牛渚(亦称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渡江,迎战王浑军。3月,双方战于板桥(今安徽马鞍山和县),张悌战死,全军覆没。吴主孙皓又派人准备第二天再出征,结果晚上士兵全逃跑了。3月中旬,王濬、唐彬统帅八万士兵和庞大规模的水师战船,进入建业,孙皓迎降,吴国灭亡,至此三国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马鞍山、南京位置及周边地形示意图

晋灭吴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险,水陆并进的进攻战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晋、吴两国国力相差悬殊,二者之间的结局早已注定,只是早晚的事。我们回顾这场战争,会发现晋国的兵力虽然占据优势,但是晋军攻击的重点在长江上游的江陵(荆州),而江淮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只是牵制。这对晋军能快速赢得这场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前秦攻东晋的淝水之战,苻坚大帝出动的兵马比这场战争多好几倍,但是就因为攻击的重点在江淮战场而非荆州,水军迟迟打不开局面,最终兵败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