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冬日甸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冬日甸尾

已经进入深冬时节了,这个时候,喜欢追着“春城色彩”打卡的昆明人念念不忘的地方一定是这里:甸尾。

顺着盘江西路,出昆明北市区,过小河村、沿着乡间公路一路前行,松华坝水库的“龙爪”尽头,公路东侧是一片弯弯曲曲、大小不一的水域。

这些水域种上了杉树,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宝塔形的树冠很是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杉

深冬时节,水杉树叶晕染上红色,变成一片火红,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火红的杉树在宁静水面形成的倒影,变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而成千上万棵杉树连成一片,在无人机高空俯视之下的绝美画面,就更加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冬日甸尾

当然,甸尾水杉网红地的这一切美景,最离不开的就是充当画面背景的水

如果这里没有水,也就不会有水杉,所有的美景就无从谈起了,就算是有,也将失去灵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冬日甸尾

万幸的是,这里从来就不曾缺少过水,无论是过去和现在,因为这里是滇池之源,过去叫邵甸、白邑,现在回归了正源:滇源镇

过去这里真的有很多水么?是的!

因为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把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都写进了他那部伟大的地理学专著《徐霞客》游记之中了:

【提示一下,下面《徐霞客游记》引文,可以跳着读,找到看得懂的名字就行了】

.....过脊,渐西降,西瞰夹坞盘窝,皆丰禾芃芃,不若脊东皆重冈荒碛也。一坡西垂夹坞中,上皆侧石斜卧。从其上行,二里,始随坡下坠。一里及坞,有小溪自东南坞中出,越之西行。又半里,有村聚南山下,皆瓦房竹扉,山居中之最幽而整者,是曰大大村。始东西开坞,梁王山西南之水,由坞北西注;余所越南坞之水,截坞而从之。

半里,越村之西,又开为南北之坞,有小水自南来,经西冈下,北合于东坞之水,同破西北峡而下坠,当西出于邵甸之北者也。

路越南来小水,遂西南上坡。盘坡而上,约里许,越其巅。又西下半里,西南涉溪;其溪似南流者。一里,又西逾坡脊,平行坡上。又一里余,始见西坞大开。其坞自北而南,辟夹甚遥,而环峰亦甚密,坞中丰禾云丽,村落星罗,而溪流犹仅如带,若续若断焉。于是陡降西麓,半里抵坞。有村倚麓西而庐,是曰甸头村,即邵甸县之故址也。是村犹偏于坞东;坞北有峰中垂,亦有聚庐其上。其地去嵩明州四十里,重峦中间,另辟函盖。正北则梁王正脊亘列于后,东界即老脊之北走者,西界即分支之南环者。其西北度处,有坳颇平,是通牧漾;东北循梁王山东垂而北,是通普岸、严章;西逾岭,通富民县,东逾岭,即所从来者;惟南坞最远,北自甸头,十里至甸尾。

坞中之水,南至甸尾,折而西南去,路亦逾山而西,遂为嵩明、昆明之界焉。

余既至甸头村,即随东麓南行。一里,有二潭潴东涯下,南北相并,中止有岸尺许横隔之,岸中开一隙,水由北潭注南潭间,潭大不及二丈,而深不可测,东倚石崖,西濒大道,而潭南则祀龙神庙在焉。

潭中大鱼三四尺,泛泛其中。

潭小而鱼大,且不敢捕,以为神物也。甸头之水,自北来流于大道之西;潭中水自潭南溢,流大道之东,已而俱注于西界之麓,合而南去。路则由东界之麓,相望而南。坞中屡过村聚。八里,有小水自东峡出,西入于西麓大溪,逾之。南二里,则甸尾村横踞甸南之坡。有岐直南十里,通兔儿关;正路则由村西向行。一里余,直抵西界之麓,有石梁跨大溪上。逾梁,始随西麓南行。

半里,溪水由西南盘谷而入,路西北向逾岭。一里,登岭头。

一里,下岭西坞中,路复转西南行,大溪尚出东南峡中,不相见也。盖其东老脊,南自宜良,经杨林西岭度而北,一经兔儿关,其西出之峰突为五龙山,则挟汇流塘之水而出松花坝者也;再北经甸尾东,其峰突为祭鬼山,则挟邵甸之水而西出汇流塘者也。于是又西越坞脊,四里,随坞西下。一里,又有水自北峡来,有梁跨之,其势少杀于甸尾桥下水。有村在梁之西,是为小河口,即牧漾之流,南经此而与邵甸之水合,而出汇流塘者也。过村,又西南上岭,盘折山坡者七里,中有下洼之窞。

既而陡下峡中,有小水自西北峡来,渡之,村聚颇盛。村之南,则邵甸之水,已与小河口之流,合而西向出峡,至此复折而南入峡中,是为汇流塘,其潆回之势可想也。从此路由西岸随流入峡,其峡甚逼,夹翠骈崖,中通一水,路亦随之,落照西倾,窈不见影。曲折四里,有数家倚溪北岸,是为三家村。《徐霞客日记》之《滇游日记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龙潭公园一小景

看不懂没关系!前面已经说过了,《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著作,肯定对地理情势记录得最详细,再加上是文言文,读不懂是正常。

但就算读不懂,至少我们能从上面的引文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地名吧?

“甸尾”自不用说,是昆明冬天的主角、也是本文的主角;既然有尾,自然就应该有“甸头”。

此外,还有“邵甸”是吧?徐霞客是这样说的:“甸头村,即邵甸县之故址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源,古称邵甸

这个“县”虽然不是现在的县,但在当年,也是一个不小的地方了。要知道,老昆明的主城区也不过是“昆明县”。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看懂的字眼,有这样一些地名:小河、牧羊、汇流塘、松华坝

补充一下,在上面的引文之前,还有一段话中有这样一句:

西垂曲抱,而盘龙之源,遂浚滇海。

接下来,结合上面这些地名,普及一下滇池的基本知识

滇池最大的源头之水是盘龙江,而盘龙的源头是松花坝。松花坝是一个水库,起到蓄水调节的作用。

打开地图,我们会看到,汇合成松华坝上游的两条河一条是牧羊河;另外一条是就是甸尾村所在的“邵甸之水”了,甚至著名的“谷昌坝”都是在这条河上。

再往上走,就是真正的滇池源头的源泉,以水清、鱼大闻名的“黑龙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龙潭的游鱼

徐霞客的邵甸坝子的考察记录,今天看来,变化也不大。

反过来说,徐霞客近400年前的考察记录,有多精准、详细,有多牛!

这正是徐霞客的伟大之处

今天的游客到滇源镇、到甸尾村,为的是看水杉、看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冬日甸尾

400年前的徐霞客,走甸头、过甸尾、跨松华坝桥,是为了赶路,途经这里到昆明城,是为了他的伟大旅程。

冬天到甸尾打卡冬日网红地,无意之中,其实是重走了一遍当年的徐霞客走过的路!

看到这里,是不是为冬日甸尾打卡,又找到了一个高大上的借口和理由?

是不是觉得不真实?!是不是有点震撼?

然而,一切都是真的,不必怀疑。

昆明瀑布公园的盘龙江边上,就有徐霞客的塑像。这下子明白为什么要为这位伟人,在这里立个塑像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瀑布公园边的徐霞客像

因为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特别说明】:文中标明“昆明冬日甸尾”的配图,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