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对霍去病的记载: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先不说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记载中是否添加了其个人对霍去病的喜好,而使得这些描述有点儿失真。即便事实确实如此,那么这就是霍去病带兵的风格。也许就是由于这种领军的风格才促成了他以及所带士兵立下的不朽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将军是很体恤士兵的。比如战国时期的吴起,有一次,他在巡视战场时看见一个士兵腿部化脓,长了毒疮,痛得满地打滚,于是吴起想都没想,直接用口将脓吸了出来。还有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每次作战,李广总是与士兵同吃同住,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有水先让士兵喝,只要有一个士兵还没有喝到水,李广自己就不肯喝一口。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责骂,所以,士兵都很拥戴他。想来,大部分的士兵愿意跟着这样的将领,因为在这样的将领麾下比较舒服。然而,也会带来纪律松散、士兵会对将帅产生依赖性的弊端。

还有的将领,比如霍去病这样的,对士兵严厉,甚至是苛刻。他们之间是靠共同的利益或目标维系在一起的。士兵不是因为拥戴将领而冲锋陷阵的,而是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获取军功、封赏去拼命厮杀的。这就像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在军功爵制的激励之下,每个士兵都如同虎狼一般,斩敌首、获军功。这就像是在狼王有组织、有纪律地带领下的狼群一样,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食物。为此,每条狼必须守纪律、听指挥,为了团队,更为了自己而浴血奋战。在完成目标之前,他们不会去同情、照顾受伤的同伴,为了达成目标,可谓一往无前,视死如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村上春树写的《挪威的森林》中,永泽说道: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所以,一个时刻渴望他人体恤关怀的人,不应去参军,更不应上战场。军人不需要同情,男人不需要怜悯。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对每个人来讲,所谓的救世主就是自己。因此,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父母纵容、溺爱孩子,其实是在害他;若能对他狠下心来严格管教,磨砺他的性情、意志,他当时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但是之后他会明白这是在帮助他,他也会对父母心存感激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