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历史11-24 22:46媒体人,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关注中国有句古话:国虽大,好战必亡。意思是,一个国家再大再强,如果老是打仗也会灭亡。这话听上去不错,可以用来警示统治者要爱好和平。可东、西方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却恰恰提供了两个反例。先说古罗马帝国,那是一个完全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础上的帝国,从台伯河边的一座几万人小城市,发展到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战争才是罗马征服史的主旋律。古罗马帝国最后当然也灭亡了,但原因并不是过度的战争,而是罗马人躺在祖先搜刮的巨额财富上,丧失了从军尚武的精神,完全依靠蛮族雇佣军来保卫自己。当蛮族看透罗马人的虚弱时,帝国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很难说是好战葬送了古罗马帝国。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中国最强盛的唐朝同样是个征伐不停的大帝国,从李渊登基开始,唐朝与周边胡族的战争就几乎没有中断过。仅仅是史书记载的大规模对外战争,便把大唐周围一圈都给打遍了。突厥从隋朝开始,一直是中原的心腹大患,李渊还是靠着向突厥称臣,答应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才能南下逐鹿中原的。等李唐建立后,突厥的颉利可汗自然会来讨要当初李家的承诺,这就是渭水之盟的起因。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跟他爹不一样,这个天才的元帅兼皇帝跳过休养生息的阶段,直接向突厥发起了反击。李靖仅用3000精锐骑兵作先锋,便打得颉利可汗狼奔豕突,最后不得不在长安客串了一把歌舞姬。颉利可汗的失败不能代表整个突厥的灭亡,大唐与突厥之间的战争是漫长的,打了上百年才以大唐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汉朝就是因为反击匈奴耗尽了国力,迫使汉武帝下罪己诏,休戈止兵好多年。可唐朝在痛打突厥的同时又四处出击。其中最难打的是高句丽,它可不是朝鲜半岛的小国家,而是以东北为核心的强大政权,拥有30万兵力。当年的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败而归,威信扫地,这才丢掉了大好江山。李渊不用说,连战神李世民都没能把高句丽怎么样,反而是看似懦弱的李治把高句丽给灭了。唐军比麦克阿瑟早了1300年,在朝鲜半岛实施了大规模两栖登陆,抄了高句丽的后路。除了高句丽外,李世民对上其他胡族都很顺手,西北一霸吐谷浑被打到投降,彻底沦入附庸。只可惜唐朝对高原没有兴趣,没有直接占领吐谷浑的领土,结果让吐蕃捡了个便宜。至于这个吐蕃,则是大唐最棘手的敌人,三、四千米海拔的高原超出了唐军的极限,大军深入高原必败。反之吐蕃也一样,他们承受不住中原的湿热,经常被远少于自己的唐军所击败。于是,大唐与吐蕃一直保持着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大唐的南边也不太平,南诏是个时降时叛的小政权,但地处热带山岳丛林,易守难攻,又有吐蕃作为靠山,因而与大唐拉锯了很长时间。唐朝即使军事上取得胜利,也很难在当地建立巩固的政权。而最值得后世称道的是,大唐继汉朝之后重新经营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控制了整个帕米尔高原,以及如今中亚很大一片疆域,达到中古时代中国版图的极限。西域除了众多胡族外,还有突厥、吐蕃插手,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甚至有人勾结阿拉伯帝国。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主力回调中原,大唐不会轻易丢失西域。从建国开始,直到安史之乱,大唐始终处于战争中,几乎无年不战。但战争并没有使大唐衰落,反而接连迎来了“贞观之治”、“永嘉之治”、“开元盛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安史之乱腰斩大唐盛世,不是因为大唐被对外战争耗空了国库,反而是因为中原承平太久,中央禁军毫无战斗力,在反叛的边军面前不堪一击,才会导致中原沦丧。从古罗马帝国和唐朝的例子来看,战争其实也是一笔生意,罗马人喜欢打仗是因为能抢到土地、奴隶和金银财宝,越打越富,这是天底下最赚钱的生意。大唐虽然不怎么抢东西,但战争规模始终控制得比较好,动用的兵力并不多。像安西主力不过两万多人,靠西域本身即可供应,又可以从丝绸之路的贸易中抽税,经营西域其实也是赚钱的。唐朝战争不断,朝廷把收来的税赋又投入到军需采购、士兵供养等领领,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政府采购,既拉动了GDP,同时又为中原产品打开了周边市场的销路,要不然大唐怎么会越打越强呢?国史上战争最多的王朝,围着周边国家转了一圈,越打越强大

中国有句古话:国虽大,好战必亡。意思是,一个国家再大再强,如果老是打仗也会灭亡。这话听上去不错,可以用来警示统治者要爱好和平。可东、西方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却恰恰提供了两个反例。

先说古罗马帝国,那是一个完全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础上的帝国,从台伯河边的一座几万人小城市,发展到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战争才是罗马征服史的主旋律。

古罗马帝国最后当然也灭亡了,但原因并不是过度的战争,而是罗马人躺在祖先搜刮的巨额财富上,丧失了从军尚武的精神,完全依靠蛮族雇佣军来保卫自己。当蛮族看透罗马人的虚弱时,帝国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很难说是好战葬送了古罗马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最强盛的唐朝同样是个征伐不停的大帝国,从李渊登基开始,唐朝与周边胡族的战争就几乎没有中断过。仅仅是史书记载的大规模对外战争,便把大唐周围一圈都给打遍了。

突厥从隋朝开始,一直是中原的心腹大患,李渊还是靠着向突厥称臣,答应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才能南下逐鹿中原的。等李唐建立后,突厥的颉利可汗自然会来讨要当初李家的承诺,这就是渭水之盟的起因。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跟他爹不一样,这个天才的元帅兼皇帝跳过休养生息的阶段,直接向突厥发起了反击。李靖仅用3000精锐骑兵作先锋,便打得颉利可汗狼奔豕突,最后不得不在长安客串了一把歌舞姬。

颉利可汗的失败不能代表整个突厥的灭亡,大唐与突厥之间的战争是漫长的,打了上百年才以大唐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汉朝就是因为反击匈奴耗尽了国力,迫使汉武帝下罪己诏,休戈止兵好多年。

可唐朝在痛打突厥的同时又四处出击。其中最难打的是高句丽,它可不是朝鲜半岛的小国家,而是以东北为核心的强大政权,拥有30万兵力。当年的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败而归,威信扫地,这才丢掉了大好江山。

李渊不用说,连战神李世民都没能把高句丽怎么样,反而是看似懦弱的李治把高句丽给灭了。唐军比麦克阿瑟早了1300年,在朝鲜半岛实施了大规模两栖登陆,抄了高句丽的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高句丽外,李世民对上其他胡族都很顺手,西北一霸吐谷浑被打到投降,彻底沦入附庸。只可惜唐朝对高原没有兴趣,没有直接占领吐谷浑的领土,结果让吐蕃捡了个便宜。

至于这个吐蕃,则是大唐最棘手的敌人,三、四千米海拔的高原超出了唐军的极限,大军深入高原必败。反之吐蕃也一样,他们承受不住中原的湿热,经常被远少于自己的唐军所击败。于是,大唐与吐蕃一直保持着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

大唐的南边也不太平,南诏是个时降时叛的小政权,但地处热带山岳丛林,易守难攻,又有吐蕃作为靠山,因而与大唐拉锯了很长时间。唐朝即使军事上取得胜利,也很难在当地建立巩固的政权。

而最值得后世称道的是,大唐继汉朝之后重新经营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控制了整个帕米尔高原,以及如今中亚很大一片疆域,达到中古时代中国版图的极限。

西域除了众多胡族外,还有突厥、吐蕃插手,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甚至有人勾结阿拉伯帝国。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主力回调中原,大唐不会轻易丢失西域。

从建国开始,直到安史之乱,大唐始终处于战争中,几乎无年不战。但战争并没有使大唐衰落,反而接连迎来了“贞观之治”、“永嘉之治”、“开元盛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安史之乱腰斩大唐盛世,不是因为大唐被对外战争耗空了国库,反而是因为中原承平太久,中央禁军毫无战斗力,在反叛的边军面前不堪一击,才会导致中原沦丧。

从古罗马帝国和唐朝的例子来看,战争其实也是一笔生意,罗马人喜欢打仗是因为能抢到土地、奴隶和金银财宝,越打越富,这是天底下最赚钱的生意。

大唐虽然不怎么抢东西,但战争规模始终控制得比较好,动用的兵力并不多。像安西主力不过两万多人,靠西域本身即可供应,又可以从丝绸之路的贸易中抽税,经营西域其实也是赚钱的。

唐朝战争不断,朝廷把收来的税赋又投入到军需采购、士兵供养等领领,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政府采购,既拉动了GDP,同时又为中原产品打开了周边市场的销路,要不然大唐怎么会越打越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