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23岁的年轻人靠算卦维生,实在可怜。吴佩孚站在北京的街头,深感前途渺茫。就这样在北京混了一年,第二年吴佩孚听说甲午海战中损失军队的聂士成在招兵买马,他大喜过望,立即前往报名。由于自己之前曾在军队中当过学生兵,吴佩孚很顺利进入聂士成的军营,但由于吸鸦片和长期饥一顿饱一顿,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在军营中表现极差,被教官调做勤务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佩孚秀才出身,自然有些文字功底。有一次他在送公文时发现公文中有一个典故不当,他便立即指了出来;这令巡警营幕僚郭绪栋大为吃惊,一番盘问之下才知道吴佩孚是个秀才。郭绪栋因此对吴佩孚大为欣赏,而且和吴佩孚结为兄弟,在生活上经常接济他。1902年,吴佩孚被举荐前往保定陆军学堂深造,在保定苦学一年后,吴佩孚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他在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谋得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4年2月,日俄在东北发动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公开瓜分中国土地,但此时已经是强虏之末的清政府却束手无策,清廷的统治者既不敢得罪日本,也不敢得罪俄国,因此极为被动。清政府虽然在表面上不表明支持任何一方,但想到俄国侵占东北多年,为了牵制俄国,清廷在暗地里帮助日本,为日军提供情报。

日本人从北洋督练公所亲自挑选出16名青年军官,专门为日军提供情报。吴佩孚也身在这16人之列,他们与日本的31名谍报人员组成中日混合谍报队,专门刺探俄国舰队情报。吴佩孚在给日本人送谍报期间深得日本人的赞赏,日本人称他为“总有办法先生”,此时的吴佩孚已经不是那个穷困潦倒的算命先生了,他的待遇还不错,俸银40两,加上外快,有现洋百元之多。

和他一起的其他15名士官,由于待遇优厚,经常大肆挥霍,极为奢侈,而吴佩孚深知穷困的艰难,他吃穿不讲究多么光鲜,很是简朴,每次工作结束后,他便在房间里闭门读书,就连油灯灯芯他也挑得很低,害怕浪费灯油。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对他的印象非常好,由于工作出色,日本人给吴佩孚奖励500大洋,而且破例准许他回家一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俄战争初期,日本处于劣势,俄军的舰队火力猛烈,日本人久攻不破,日军主帅东乡平八郎决定实施封锁战,可他万万没想到俄军有许多条防线,根本无法封锁,正当日本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吴佩孚出了一招,他让日军派普通渔船骚扰俄军战舰,在俄军麻痹之时,再派情报船混在渔船之中,打探情报。日本人采纳了吴佩孚的建议,果然奏效,日军掌握了大量的俄军战舰信息,不久便击败了俄军。

1905年,日本获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而吴佩孚在此次谍报工作中,初次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但在以袁世凯为首北洋军当道的世态下,吴佩孚没有因此被重用。比起冯国璋、段祺瑞,此时的吴佩孚只是一个小喽啰。和当时的北洋高官格格不入,直到后来他遇见了人生中的贵人曹锟,他的命运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谈起民国的众多风云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忘读书,在这个大肆谈论读书无用论的时代,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用知识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