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说法。对此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刍狗是什么?是古代祭祀天地时,用草扎的祭品,对人来说,“刍狗”在祭祀之前是神圣的,祭祀之后又会恢复草芥的本质被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若究其本质,对于天地来说,“刍狗”在祭祀前、后显然并没有什么区别。圣人的作为,是效仿天地的,那么圣人对待百姓也并不会区别对待。因此,普通人看上去的“不仁”,反而是没有分别心的一视同仁。

真正厉害的人,在普通人眼中,自然也就往往显示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的特点,似乎是矛盾的综合体。

团队中真正厉害的人,常表现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的特点,业绩一般非常突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企业中,团队同事者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以志向——俗称企业价值观为基础,并非情感为基础联系在一起的一群人。因此,在企业里业绩突出的领导,与上下级领导之间并不会如普通老百姓一样家长里短,情感上走的特别近。

在需要业务合作的时候,同事之间会亲近一些,像民间的好朋友一样,君子的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但是,若不需要业务合作,面对面也许就会无言以对,或者熟视无睹,似乎很“小人”。用得着的时候“君子”,用不到的时候就“小人”。而且,在亲近的同事犯了错时,这样的人必然表现出一副“小人”冷面孔,严肃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正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把心思放在团队发展上的优秀领导,团队利益才得到最大化,带领的团队业绩才会非常突出。这样的人,是庄子口中,实践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

仔细琢磨我们会发现,就是这样看似两张面孔——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啊!阿谀奉承,巴结讨好,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人,几乎不可能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把企业的主营业务做好,哪怕团队人力资源部的领导都一样。

我在一线城市职场多年,遇到这样的优秀同事很多;至于二、三线城市的情况,就需要朋友们留言补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君子,并不畏做小人的“小人”,只不过是有时不屑于罢了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古籍记载中,关于“君子与小人”之争不断,其中有糟粕有精华。有人以为,小人没有做人“底线”,所以必胜。实则不然。

因为“真君子”,从来不畏做小人的“小人”。这两天晚上,陪着老母亲在看热播剧《秋蝉》,任嘉伦扮演的“叶冲”,就是这样一位真君子,在更大的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得失又算得上什么。当然,真君子不一定在历史上留下多大的名气。查阅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这样的真君子一打一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历史上的岳飞、文天祥都是真英雄,也是真君子。做小人的“小人”,他们在当时的时局下和个人所处影响力判断来看,不过不屑于罢了。

君子一词,在先秦古籍中非常多见,最早的意思是“君王之子”,意指地位之高。在历史发展中,慢慢发展为道德品行高尚的含义。与“君子”相对,“小人”则发展演变为德行不好的代名词。德行好或德行不好,单纯从一个人的行为有时是无法评价的。套用孔子的一句话“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只有圣人才知道如何评价吧。

因此,真正厉害的人,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一半君子一半小人,也就很正常了。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