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实现自己隆中对的宏伟计划,诸葛亮开始推行自己的北伐大计。《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可实际上,诸葛亮只北伐了五次。不仅没有实质性的的成果,反而劳民伤财,让原本就并不富裕的蜀国雪上加霜。最终北伐失败,无奈退兵。那么,诸葛亮五次北伐为什么都会失败?仅仅是因为粮食供给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蜀国国力跟魏国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看似疆域比较辽阔的蜀国,实际上只有益州是真正属于蜀国的。蜀国位于西南蛮夷之地,鼎盛时期人口仅仅有一百多万。而军队人数有十八万,这对于蜀国百姓来说负担也是比较沉重的。

而魏国可就不一样了,单说一个冀州就能够给曹操补充三十万军队,冀州人口肯定在一百多万以上。魏国人口是蜀国的十倍左右,更不用说曹操还有经济繁荣的兖州、青州、幽州、徐州、雍州等,而且就连优质马匹的产地——凉州也是曹操的地盘。

封建军阀的斗争,拼的是人口补充的军队,靠的是辽阔疆域提供的经济实力。而这两个问题上,魏国对蜀国有绝对碾压的优势,因此,这也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

封建军阀的战争拼的不光是军队,粮草问题更是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官渡之战中,曹操因为粮食问题急得焦头烂额。而袁绍也正是因为粮草问题输的一败涂地,再也无力跟曹操抗衡。

蜀国有成都平原作为后勤保障,成都平原土地肥沃,农业比较发达,人称“天府之国”。蜀国灭亡的时候,国库里还有四十万斛储备粮。这一点,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粮食多,不代表粮食能够补充到位。诸葛亮想要北伐,必须把粮食补充到位。可是,运粮路线要经过大巴山、米仓山、秦岭等。路线狭长遥远,山势险峻,连李白都在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说诸葛亮很厉害,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运输问题。

司马懿也看到了蜀国这个弱点,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就是往死跟你耗,耗时间,耗粮食。蜀国当然耗不过,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退兵。

第三,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远超军事才能

诸葛亮撑起了蜀国政治的一片天,国家运行井井有条。可是,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谋略出众。陈寿评价诸葛亮说,“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诸葛亮治国相当出色,可是领兵作战,奇袭作战并不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曾经提出,希望带一只五千人的部队,偷袭子午谷,从而攻克长安。但是诸葛亮否决了魏延的建议,诸葛亮不敢赌。赌赢了血赚,赌输了,蜀国就是血亏。蜀国不比魏国,损失几千人都不算什么,各方面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诸葛亮力求稳妥,除非可以稳赢,否则绝对不冒险,因为蜀国输不起。

所以,诸葛亮北伐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蜀国国力太弱了。这个是客观条件决定的,这是个无法破解的死局,司马懿明白,诸葛亮也明白。诸葛亮毕竟不是神,没办法给蜀国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