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隐这个人物,看起来又傻又蠢。但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如此,喜隐也曾是父亲耶律李胡寄予厚望的孩子。

有父亲庇护时的喜隐,轻浮、张狂,傻得自由自在,理所当然。

喜隐是在一瞬间长大的,在他父亲李胡当着他和乌骨里的面为他们喝下毒酒的瞬间。

自此,喜隐的傻气因为仇恨升级了。

他依然轻浮,却再没资本张狂。他一腔仇恨,满腹怨气,却因为能力不足,做出来的事大多愚蠢可笑。

如果他父亲耶律李胡能像他老丈人萧思温一样看清喜隐,放下自己心中"望子成龙"的执念,或许喜隐和乌骨里的一生能过得如"草包十爷"一般,虽无建树,却富贵平安。

1、

出身虽然不能决定命运,但能决定命运的起点。

不管是耶律李胡,还是耶律喜隐,都逃不开自己原生家庭附送给自己的宿命。

因出身高贵,血液里时刻涌动着对权利的贪婪和渴望。这好比注入体内的一种毒,要么征服它,要么被它征服。

耶律李胡作为太祖直系三支之一,如果没有点想法,他就不配做太祖的子孙。

追逐权力是祖上荣光传递给他的动力,那是他的选择。他的品性,能力适合去竞争,但他的儿子喜隐未必也适合。

如果把李胡比喻为草原上的狼,主上宝座比喻为一块肥肉。那么,李胡在惦记肥肉的时候,并不是眼睛盯着肥肉一眨不眨,流口水的。

相反,他一边盯着肥肉,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他一早就看清了萧思温在权力之争中的重要地位,并一语点中萧思温的软肋,就是他的三个女儿。

娶萧思温的三个女儿中的任意一个,就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夺取权力的机会。

因此,他提点儿子喜隐,接近萧家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隐原本没有那么看重李胡这句话,跳月大会上,他看到胡辇。想起父亲的话临时决定去撩一把胡辇,万一成了呢!

后来在胡辇处吃了瘪,却又幸运地捞到了乌骨里。

乌骨里可以算是喜隐的幸运星。

喜隐得借乌骨里半生陪伴,庇护,得益于老爸李胡的眼光精准。

李胡谋反失败被赐毒酒死后,喜隐靠着在狱中和乌骨里的患难见真情,牢牢绑住了乌骨里。

乌骨里非他不嫁,对于当时失势的喜隐来说,乌骨里就是自己唯一的稻草和暖阳。

后来也是因为乌骨里是胡辇的妹妹,喜瘾才能在太平王的权威之下,存活那么多年。

即使意图趁乱带兵去黑山接掌主上之位,罨撒葛看在胡辇面子上,仍然同意留他一命。

对比李胡和喜隐,局外观众如我,也不得不替他生出"子不类父"的遗憾。

2、

汉武帝为什么会被奸臣利用酿成"巫蛊之祸",枉杀了自己的儿子太子刘据。

总结起来,皆是因为自己太过强大,他把刘据个性里的温和圆融视作软弱。

事实证明,他看错了儿子刘据,刘据在面临大事时,是和他一样果敢的人。

李胡也并不了解他的儿子喜隐,汉武帝用衡量自己的眼光来考量太子刘据,低看了他。

李胡以看待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他的儿子喜隐,高看了他。

主上耶律景和太平王罨撒葛兄弟俩,兄弟情深,主上掌权,太平王掌兵,把主上宝座围得如铁桶一般。

加上耶律景喜怒无常,杀人当家常便饭,一众大臣和皇亲贵族都过得惊惊颤颤,如临深渊。

但耶律李胡并没有被吓破胆,他在主上捺钵归来途中策划了刺杀事件,想一举除掉耶律景取而代之。

刺杀失败后,李胡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事情败露的危险性。

太祖系三支,一支是主上,一支是李胡,一支是耶律贤。

他不仅刺杀主上,还刺伤了耶律贤,同时意图杀害其他两支的人,他李胡嫌疑最大。

他立刻派出喜隐去向屋质大王求助。屋质大王是王族的中流砥柱,虽然年老,但甚有威望,而且愿意庇护皇族年轻人。

此时,李胡其实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他在给儿子喜隐留一线生机。

在狱中,老谋奸诈如李胡,更是一眼就看穿了乌骨里头脑简单却对喜隐一往情深。

他深知乌骨里是唯一能救他们的人,喜隐的将来都有赖乌骨里背后的萧思温的庇护,他对乌骨里赞不绝口,并把喜隐托付给乌骨里。

如果没有李胡的夸赞和托付,喜隐和乌骨里只能算是患难情侣,但他这一夸一托,就彻底把喜隐和乌骨里两人绑在了一条绳上,让俩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太平王让李胡招认谋反的同党,李胡不仅全盘招认,还拉上萧思温、韩匡嗣、屋质、虎古等重要人物一起垫背。

法不责众,更何况这些"众人"不是重臣就是皇族,李胡深谙权谋。

李胡自知死路一条,但在干脆利落地喝下毒酒之前,仍然用自己必死之命,向太平王讨价还价换儿子喜隐一条活路。

并给太平王心里种下一根刺,他劝太平王不要过份为昏君打算,他李胡之后,下一个要倒霉的人就是位高权重的太平王。

由此可见,李胡是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人,要不是机会不好,他大概率上能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李胡在政治上、权利争斗场上,精明、果断、懂取舍。

但在做父亲这件事上,却普通至极。

他不仅看不清自己的儿子,还对他寄予了太多不切合实际的希望。

射柳大赛前,很多人对大赛虎视耽耽,韩德让受耶律贤指示,意图夺冠拿到郎君统领的位置,接近权力中枢。

李胡也多次嘱咐儿子喜隐要拔得射柳大赛头筹,这是他们夺取兵权的重要一步。

同时嘱咐他要拉拢萧思温,接近萧家三姐妹。

"多次嘱咐"这四个字,像不像我们每天对孩子耳提面命唠叨学习的家长们。结果呢?也大抵和我们一样。

因为自律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反复唠叨,不自律的再怎么唠叨也无效。

喜隐是怎么做的呢?

他不仅输了比赛,看到场上只剩萧思温的小女儿萧燕燕和韩德让在争,居然从中做手脚,射萧燕燕的马,害她险些落马,最终韩德让夺得了冠军。

喜隐不仅没听老爸李胡的话,还背道而行。

他的小人行径落在大姐胡辇的眼里,胡辇看清了他的人品,认定喜隐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在跳月大会上当喜隐拦路示好,她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喜隐显然也不是萧燕燕喜欢的菜,要不是皮囊长得还行,加上养尊处优多少陶冶出来点贵族气质,凭一副看似英俊的表像,博得恋爱脑乌骨里的亲睐,父亲李胡交给他的两件事情,他要统统都办砸。

说不失望,是假的。

但李胡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儿子喜隐的鞭策和期待。

他情愿用自己的命换儿子喜隐一条活路,一方面是父子情深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喜隐能继承自己的遗愿,为他这一支争得主上之位。

李胡至死不忘叮嘱喜隐夺得主上之位,为争权夺利而活着。

他当着儿子喜隐的面,大义凛然地亲手接过罨撒葛递过来的毒酒,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在喜隐心里种下一棵贪恋王权,势争大位的树。

李胡确实成功了,亲眼看着父亲为自己死去,喜隐向李胡许诺,他日后一定会得到主上之位,乌骨里也誓死陪在喜隐身边。

自此,喜隐不再是父亲呵护下轻狂、纨绔的皇族子弟,而是钮钴禄·喜隐。

他开始学着隐忍,自知力薄就去跪求屋质大王代他向萧思温求取乌骨里;明明恨不得吃罨撒葛的肉,喝他的血,仍然带着笑来一句"大姐夫请";新婚之夜,满堂宾客空无一人,他依然强作欢喜去面对新娘子乌骨里……

但不管怎么努力,喜隐的出身,他前半生的教育,他的资质,已经决定了他的未来。

甄嬛之所以能变成钮钴禄·甄嬛,是因为她有足够的智商、情商,皇上对她有情,这些共同促成了她翻盘逆袭的能力。

而喜隐,除了一股子对权利的贪婪,剩下的都是父亲李胡种在他心里的恨意。

总 结: 喜隐其实一点都不适合参与政治夺权。 与他父亲李胡相比,还是他老丈人萧思温看人的眼光更精准。萧思温对喜隐夫妇的期望一直是"安稳度日"。 从他们大婚及至喜隐和乌骨里的儿子出生,萧思温取的名字留礼寿,依然是祝愿孩子平安长寿。 由此可见,萧思温对喜隐一家的定位和期待一直都没有变过,只是被权利蒙蔽双眼的喜隐夫妇从来都体察不到萧思温的真心。 最终落得一家三口殒命,李胡一支自此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