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説】一块和田玉·青白·籽玉·佛

提到“玉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是玉器中常见的人物题材,在这里“佛”常指“弥勒佛”,

汉传佛教弥勒像,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

多见其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有表法教化之意,

意指“量大福大”,提醒世人要学着包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三少作品·平安有福-滴墨效果)

我们虽然没有举国崇信佛教,

但是向善的传统美德与部分佛教文化不谋而合,

也使得一些有代表性的佛像备受民众欢迎,

在民间更是流行着“男戴观音女戴佛” 的风俗,

具体形成于何时,不得而知,

但是观音、佛已然成为中国数千年玉雕文化中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刻原料)

将玉石琢以佛像也能彰显出儒家、释家文化的融合之美,

谦和内敛,温润似美玉,

天生地长,造像若有灵,

所以玉观音、玉佛也成了很多人心中向往的玉饰,

因为二者不仅蕴含着一种生活的祈愿,也代表着一种品位与追求,

但是面对着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玉件,又不禁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在此不予分析揣测,

今天三少只与各位分享一款玉佛的雕琢,

对玉石不算熟悉的网友,会发现正文标题信息量还是蛮大的,

”好理解,就是作品的题材,

但是和田玉青白?还有籽玉

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绘制初稿)

其实基本概念熟悉之后,也并不难懂,

和田玉是指玉料的种类名称,

青白是按其颜色的划分,籽玉是按照产状的划分,

而且籽玉还代表是正宗的新疆料之一,属于河坝里挖出的玉料,

这好比是在说黄种人贤徳之人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再结合各类实物玉料会逐渐形成清晰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刻出粗胚)

说到弥勒佛在籽玉上的工艺呈现,

会因玉雕师的理解不同而变化多样,

有的盘膝而坐,有的只琢佛头,

有的缀以蝙蝠,有的福袋随身,

但是对其面部表情的刻画是永远的核心,

要有感染力地笑口常开,望一眼能令人不禁心生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画图稿)

仔细看这款玉佛会发现,

三少在设计中加入了一点有代表性的时代元素,

也就是前边说过的“苹果”,

随着玉料形状分布构图,形成一种如下的意趣解读:

蝠揽苹果送佛前,笑逐颜开望人间,

愉悦诸事皆平顺,常伴左右降瑞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琢)

虽然当今的苹果是清末才逐渐流行起来的水果,

而且在新时代,苹果也是跟西方“圣诞节”结合紧密的文化元素,

但是已被赋有“平平安安”的中国寓味,

将其与弥勒佛同琢于美玉之上,也并无违和,

这块青白籽玉的温润细腻,苹果的香甜爽口,

似乎还能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通感,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脸)

其实这款玉佛并非单个设计,

还有一款观音,

同料同时同构思,先后完工,

共同作为今年12月份的纪念之作,

一对观音、佛,亦是单品小组合,

同料而出,随形而琢,下周更新,请勿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琢后滴墨效果)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