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历初年(公元766年),罗荣率兵南征今天的遵义,当时称为播州,采取了剿抚并行的策略平定播州后,唐代宗李豫授罗荣太子太保、荣禄大夫,并命罗荣及其子孙世代守卫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乾符年间,罗氏统治播州传至第四世罗太汪手上时,因其年幼无力管辖,南诏乘机叛乱,入侵播州。万般无奈之下,罗太汪不得不向土酋杨端求救,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率领乡兵从合江、消州等地进入播州,并与当地士族联合,打败了南诏,并乘机喧宾夺主占据播州,取代了罗氏对播州的统治,并就此开创了725年杨氏土司统治播州的历史。

土司,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类官职统称,通常是由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头领任职,其作用就是通过他们以夷制夷,来稳定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疆域稳定。那么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到底是少数民族还是汉人呢?

根据明朝初年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受杨氏土司家族之请,为他们所著的《杨氏家传》里所记载“端者,其先太原人,仕越之会稽,遂为其郡望族,后寓家京兆。”以及元代播州土司杨汉英请当时名臣程钜夫为其家庙所题写的忠烈庙碑文所云“杨氏世系太原,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宦游会稽,后客长安。适南诏陷播州,大为边患,有旨募能安疆场者,太师慨然自效,遂命为将,以复播州,威畅恩融,夷夏畏服,因领其郡。”

在这里面都言之凿凿地表示杨氏土司的先祖是太原汉人无疑,而且为了给自己找到一个能够抬高出身的祖先,一边不但将杨端捧为太师,甚至不惜在《杨氏家传》中称“贵迁,太原人,与端为同族。其父充广,乃宋赠太师中书令业之曾孙,莫州刺史充本州防御史延朗之子。尝持节广西,与昭通谱。昭无子,充广辍贵迁为之后。自是守播者,皆业子之孙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的就是第六世播州土司杨昭膝下无子,宋朝名将杨业的曾孙杨允广与杨昭家谱相通,于是杨允广便将自己的儿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为后,从此以后杨氏土司都成为了根红苗正杨业的子孙。

杨业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绰号杨无敌的杨老令公,至此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终于给自己找上了一个足够荣耀的祖宗,也就理所当然地将自己视为了杨家将的后代。

那么历史真的就如杨氏土司自己编写的家传和碑文所写的那样吗?民国时边疆史学大家谭其骧先生曾对此专门进行过考证,并指出了其中的荒谬之处。

在《宋史·蛮夷传》中明确记载:“大观二年,播州夷族杨光荣,以地内属,诏建播州。”另在《宋史·叙州三路蛮传》也有明确记载: “大观三年有夷酋罗永顺、杨光荣、李世恭等各以地内属, 诏建滋、纯、祥三州。”这里所说的杨光荣是什么人呢?他就是第七世播州土司杨贵迁的儿子,第八世播州土司杨光震的兄弟。

如果杨氏土司真是汉人,哪怕就如其家传和碑文所言至少从第七世杨贵迁开始真的是杨家将的后代,那么为何在正史中会称其为夷族。

在正史与杨氏土司编撰的家谱相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去相信一个在宋朝史书中被称为“夷族”土司,到了元明以后一下就变成了汉人,而且还与大名鼎鼎的杨家将一脉相承了。

而且作为中国古代作为重视的避讳来说,我们都知道杨文广是杨老令公的孙子,杨延昭的儿子,更是整个杨家的宝贝疙瘩。但第九世播州土司竟然也叫杨文广。要知道按照杨氏土司家谱中的记载,第七世杨贵迁就已经是杨家将里大名鼎鼎的杨文广的孙辈,杨贵迁的孙子竟然会毫不避讳的也叫杨文广,这在中国古代简直是匪夷所思。

但不管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是不是杨家将的后代,他们在黔北遵义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土司文化的印记,也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依然感受到历经700年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