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相信每个父母都有下面的经历:

在孩子小的时候,和孩子朝夕相处,对于孩子所要面临的问题处理起来也很得心应手。

倘若孩子不开心时,只要买一个棒棒糖或者变出一个恐龙玩具就可以让他们开心。

但当孩子进入二十几岁时,他们或许会暂时脱离家庭,但他们还是家庭的一部分,偶尔也会在家里小住一会儿,或者打电话问长问短。

虽然这种陪伴让人很欣慰,但相比之前的蹒跚学步时期、十几岁青春期,二十几岁的这十年更具挑战性。

尤其是看到孩子面临财务紧张状况,失恋后精神不振,找工作频频碰壁,情绪大涨大落等问题,很多父母却不知所措,很困惑在这个阶段如何做好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当我看到《长不大的孩子与变老的我们》这本书的书名时,不由觉得很暖心。

如今的年轻人,随着竞争加剧,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背负的责任也多。

面对这些,他们会迎难而上、会主动向其他同龄人求助。

可是对于自己的父母的过度关心,他们可能会如龙应台所说的一样: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此时受到冷眼与拒绝的父母,面对孩子的任性与执拗,决不能站在原地,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是要运用书中作者所说的方法,尽快追、用力追、努力追,帮助孩子们安然度过这个精彩的、多事的、时而让人困惑懊恼、时而让人着迷的人生阶段。

这是写给新成年人父母的一本书,不仅关乎新成年人的发展,也关乎他们父母的发展,有一些新的名词和观点都很吸睛。

03

在书中,作者将十八九岁到二十几岁这个崭新的阶段,称为“新成年期”。

这个阶段既不是“青少年期”,也不是“成年期”,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时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人称为“新成年人”,他们具有5个特征:

一是身份探索:大概到了18岁之后,年轻人会探索一些身份问题,比如我是谁?我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我该如何融入社会?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奇怪,但探索这些却会让新成年人心情愉悦。

二是不稳定性:新成年人会以惊人的频率换工作,换生活环境,换恋爱对象等,正如年轻就是改变的资本,这些不确定性,在年轻人身上真的太常见了。

三是自我关注:现在社会,很多人对于年轻人的标签大概就是自私、自我、没有担当,太自私等。但事实上,他们只有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先理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才有能力进入成年人的激烈的竞争领域。

四是有一种过渡感:新成年人认为自己不再是小孩或青少年,但大多数人也不会觉得自己完全是个成年人了。相反,他们感觉自己介于两者之间,不想长大,又期待长大,在矛盾中前行。

五是可能性:90%的新成年人都会相信最终会得到我想要的生活,所以不管当下生活状况,他们是否满意,他们都会有一种信念,未来一定会得偿所愿,心想事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在生命这趟旅程中,父母和孩子是最忠实的伴侣。

不管你的孩子是不是处于新成年期,只要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爱相杀就一直伴随终生。

只是不同年龄,父母所面对孩子的课题不同。

当孩子进入“新成年期”,会在长大与逃避之间徘徊。

相应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应有所改变。

即在放手与给予的度上,要注重分寸感。

当孩子年幼时,父母用爱满足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他,给他安全感。

当孩子成年后,父母就要给孩子独立的机会,适时介入与退出,让他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比如孩子买房,工作,结婚,生子,他们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可能不是你喜欢的,但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等到他们向自己征求意见时,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不要期待他们全盘接受,仅仅让他们参考而已,毕竟他们要靠自己不断摸索,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其实和新成年人相处,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也要相信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力量。

正如书中所说:

相信你自己和你的孩子,他们可能会踉跄,会踌躇,会猛冲,也会退群,会猛冲,也会退群,但最终大多数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不管怎样,一定要相信,你和孩子的未来会更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