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棒!少年》这个直观的片名和影片的海报所呈现的那样,这是一部记录一支少年棒球队的电影。

但与我们过去熟悉的大量体育题材电影不同的是,这远非一个热血励志、克服万难终获成功的故事,事实上,它只是一部忠于现实的纪录片。而它所表现的主人公,也并非我们想象中天赋异禀又或是因为兴趣而一腔热血投身体育的少年,事实上,这支棒球队的成员全都是出身贫困的农村孩子,当中还有不少是孤儿。这些孩子,和他们投身的这项运动,在当下的中国,可以说都处于一种近乎被遮蔽的状态。一项边缘化的运动,和一群边缘化的少年,就这样共同构成了一副令人动容的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孩子为何会投身棒球这么一项在国内鲜有人参与的运动?影片在一开始就给明了答案——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这些孩子大多出身贫寒,有人早早失去了父母,有人因为家里承受不了抚养的经济负担而把他们托付给了棒球学校和教练。他们过去很可能闻所未闻的棒球,却是他们改变人生的唯一一扇窗口。

接纳他们的强棒棒球队,说是球队,其实首先是一个爱心基地。这个爱心基地之所以选择了棒球这项运动来抚养和训练孩子,则是因为基地的创始人孙岭峰就是一名退役的棒球运动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如果没有棒球,他就是一个流氓”。棒球是他唯一在行和真正热爱的事,所以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运动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让这群孩子能够以此为职业,以及,让这支棒球队有朝一日在赛场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就是这么一支条件艰苦,人员也相对单薄的球队,却承载了当中无数的梦想。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基地里的设施和场地,看到教练和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状况。因为原有的场地面临拆迁,孙教练不得不努力寻找一块自己能够负担得起的新场地,继而为此寻求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助。球队好不容易在广东中山找到一块标准化的训练场地,却被告知一千多万建好的场地,因为开发房地产第二年就要被拆除。

与之对应的是,孩子们的日常伙食、住宿,都十分简单,甚至连队服破了也只能缝缝补补继续凑合。当马虎必须穿着一条破洞的秋裤上场时,他突然放声大哭出来,那一刻也是全片最具感染力的时刻之一。

然而,与这些孩子的农村老家相比,条件简陋的基地,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天堂”。在影片的首、中、尾三部分,影片带领观众回到了马虎和小双(影片着墨最多的两个少年,也是全片的主人公)的宁夏和河北的老家,两个人的处境不尽相同,但他们需要承受和背负的苦痛却如此相似。

小双的父亲早逝,母亲生下他就跑了,已经年迈的大伯患病,实在无力负担抚养孩子的费用,他的亲哥哥被送给了别人寄养,而他自己只能去爱心基地,用棒球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马虎的父母离异,母亲离家出走,在外打工的父亲对他基本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当马虎回家时,他父亲与他唯一的互动,是在直播平台上用马虎的“摩托摇”为自己赚吆喝,这一幕和后来马虎高唱“妈妈妈妈我想你”的一幕,都极其触动银幕前的我们。

相似的不幸出身,带来的却是两个少年迥异的性格和处事态度。身板看似瘦弱的小双,性格内向,寡言少语,身上有伤也不事声张,甚至咬牙带伤坚持比赛,仿佛用沉默在捍卫自己。而身体条件出众的马虎,则人如其名,风风火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简直如同“混世魔王”,从不认真训练,一味寻衅打架,俨然是球队的刺头。但他的浑身带刺,其实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和伪装,当他被孤立时,便展露出其脆弱的内心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演许慧晶正是通过这样两个极具代表性又互相映衬的主人公,带领我们走进了棒球少年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敏感与脆弱,以及他们的骄傲与坚强,都通过他们那一张张因为日复一日的训练而冻得红扑扑的脸,跃然在银幕之上。

令我感动的,除了这群孩子,还有爱心基地的教练,尤其是年过七旬的“师爷爷”张锦新。正是教练们不厌其烦地帮助与指导,才让这些心里有所残缺的孩子渐渐走出了穷困的农村,融入了棒球队这个集体。他们教给孩子们的,远不仅是棒球的技术和知识,更多的是基本的规范和原则,是一个人的成长所必备的品行与修养。

在这一点上,“师爷爷”可谓一个不怒自威的表率,他从不厉声呵斥,也不动手打骂,而是用一种更加包容的态度和语气去教导那些心怀不满和愤懑的孩子,具有一种非凡的亲和力和威信。正是在他和孙教练等人锲而不舍的努力下,那群不得要领的孩子,才能最终组成一支真正的棒球队,能够齐心协力站在赛场上,努力为自己赢下一分。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表现强棒棒球队前往美国,与美国的少年棒球队进行的一场比赛。这场比赛对于球队的那群孩子和基地的教练来说,都意义深远。在此之前,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带着梦想飞到那么远,少年们怀着好奇的目光看着繁华的美国街景,在海边肆意张扬地挥洒着热血和青春,仿佛梦想真的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然而当他们输掉那场近乎被血洗的比赛,又仿佛突然被重新打回现实当中,那第一次失败的滋味,仿佛比过去经历的种种来得更加苦涩。一向自强的小双,甚至觉得自己失去了“唯一的机会”,想要退出球队。

那场比赛,就像是棒球运动的一个缩影,也是整部影片的一个缩影,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它就是那群少年的生活的一个缩影。它当然意味着一个令人憧憬的理想,但更意味着理想背后需要承担的那许多苦涩。对于那份苦涩的理解与感受,银幕前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与他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