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书法有两座高峰,一是楷书,一是草书。

初唐草书风格基本是东晋及南朝的延续,至盛唐,张旭承今草之法,扬张芝“一笔书”之意,将今草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怀素推波助澜,以狂继颠,将狂草进一步发展成熟,“颠张狂素”成为唐代狂草的代表,将狂草推到一个顶峰。

怀素有一幅草书真迹《苦笋帖》,区区只有14字,运笔如骤雨旋风,超神入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笋帖》:墨迹绢本,帖心纵25.1 厘米, 横12厘米。为一则手札,此帖两行十四字,字径及寸,无书写年月,内容为“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现藏上海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笋帖》技巧纯熟,在用笔上以篆书笔法入草书,旋笔藏锋,超神入妙,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枯墨瘦笔,圆瘦劲健,字体错落有致,寥寥只有十四字,在简洁和惊绝的笔画中,给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跳动流淌的旋律、非凡的气势,还有书家知茶、爱茗之情。书伴茶香,怡然自得。可谓“香茶苦笋异常佳,帖中感惠留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人评说】

黄庭坚题跋曰:“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

清吴其贞《书画记》评曰:“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

明代项元汴跋《苦笋帖》云:“余仅得宋秘府所藏《苦笋》一帖,其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之外,畴昔谓之狂僧,甚不解。其藏正于奇、蕴真于草、含巧于朴、露筋于骨,观其以怀素称名,藏真为号,无不心会神解。若徒视形体,以点求之,岂能窥其精妙,升堂入室?学者必以余言维则,庶乎得其门矣。此书世之稀有者,可不宝之,墨林项元汴敬题”。

清代永瑆题《苦笋帖》曰:“千年《苦笋帖》,草法见藏真。食肉全无相,参禅有后人。平原论钗股,长史脱冠巾。遗迹俱寥貌,唯斯独传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素年少时家贫,买不起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到处写字。怀素故里曾种植上万株芭蕉树,他把芭蕉叶子都剪下来,用来练习书法。

怀素真正获得笔法,是在拜见他的表叔邬彤之后。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也是颜真卿的同学。邬彤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笔法都一一讲解给了怀素。

怀素在四十岁时,到达京兆长安,向颜真卿求教笔法。张旭向颜真卿举出“十二笔意”,颜真卿又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怀素。

怀素在《自叙帖》中说,“经禅之暇,颇好翰墨”,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一生的书法线条,质地上都倾向于瘦细,这应当和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素精勤学书,芭蕉为纸,秃笔成冢,“以狂继颠”,他用自己的天才和禀赋挑战传统的勇气,将草书带到华美的境界,从而使狂草成为唐代书法的一个重要闪光点,他自己也成为唐代草书最后的绝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