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并不是以弱胜强,相反乐毅伐齐是一个以强胜弱的战例。

乐毅伐齐发生在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秦、赵、魏、韩四国共同讨伐齐国。双方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趁势连下齐国72城,严重削弱了齐国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国是战国七雄中比较富裕的国家,但绝对算不上强大,论国力雄厚,齐不如秦;论军队战力,齐不如赵;论国土纵深,齐不如楚。

乐毅带领的是五国联军,楚国最后也加入到了联军,势力之大绝对不是一个齐国能够抵抗的。

乐毅伐齐的背景

齐国与燕国是邻国,二者之间总会搞点摩擦,但是在公元前316年,燕王姬哙将王位禅让于相邦子之,由此在燕国引起了一场动乱。

齐国趁燕国大乱之际,出兵占领了燕国,捣毁了燕国宗庙,在燕国肆意横行。这些行为引来了燕国平民的不满,终于群情激愤之下,齐国军队无奈退回了齐国。

燕国与齐国的仇恨就此埋下,燕国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只能慢慢等待机会。

就在继位的燕昭王求贤若渴之际,一个人来到了燕国,他将会颠覆齐国,这个人就是苏秦,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秦与燕昭王相谈甚欢,苏秦感激燕昭王知遇之恩,立誓要替燕昭王达成所愿。之后的十数年间,苏秦往来于各国,一来提升自己的名气,二来为燕国谋求更好的国际空间,最后只身入齐,做了齐国的大官,劝说齐泯王放弃称帝,进攻宋国,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苏秦也被齐王赐死。

此时对于燕国来讲,齐国到了有史以来最弱的时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燕昭王遂令乐毅领军进攻齐国,大败齐军,一雪前耻。

七国中齐国只能算是中上

就国家实力而言,齐国在战国七雄之中,只能算是中上水平。

第一梯队: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国家是战国时期真正的强国。赵国经过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赵国有一个致命的短板,就是后劲不足。赵国自上而下且以军事为主的改革赋予了赵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其农业也就是经济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善,一旦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赵国的后勤很容易瓦解。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及在后方兴修水利,拥有了天府之国和关中平原,战争潜力得到了完美开发,大秦铁骑开始向列国展露獠牙。长平之战后,赵国四十万士卒被活埋,再也没有哪国的军队可以与秦军硬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梯队:齐国和楚国。曾经齐国和楚国是一个无解的联盟,一个地大物博,一个经济发达,联手之下几近无人能敌。楚国的强大在于土地的广袤,以及楚人血脉里不服输的性格。而齐国则是因为经济实力雄厚加上齐威王的改革使得齐国的国力有了明显的增长。

第三梯队:燕国、韩国和魏国。魏国在战国刚开始时也是一个龙头老大,可惜的是魏国的高层容不下有才的士人,接连放走了一个又一个绝世之才,前有吴起,后有商鞅和范雎。硬生生的将魏国的霸主地位给打没了。燕国一直偏居东北,虽是周王室的嫡系血脉,但是因循守旧,妄图通过古法来强大自身,差点毁于战乱。而韩国处于一个四战之地,本身发展就极其不易,国力自然不会强到哪里去。

齐国在这七国中只能算是三、四名,而且攻击宋国并灭国,这本身耗费了齐国极大的国力,齐国还没有从中恢复过来,燕国的五国联军就杀到了,这对齐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失败也是无可厚非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乐毅伐齐的成功是在结合了外交、谍战以及敌人的弱点后,联合众多国家取得了胜利,相对于彼时虚弱的齐国来说,燕国绝对是势大,胜利是迟早的事。

但是就因为燕国给齐国留下了两座城,给了齐国东山再起的机会。燕昭王死后,新的燕王不信任乐毅,乐毅从齐国前线离开只身去了赵国。

而齐国在田单的带领下,以火牛计大败燕军,重新恢复了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