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稻草又软又黄,
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这是1928年,从井冈山上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背后,诉说着一群可爱的人和她们动人的故事,康克清便是这其中之一。

这一年,17岁的康克清跟着游击队来到了井冈山,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当时的红军队伍处境艰难,物资极其匮乏,吃的方面,战士们除了红薯还是红薯,没有菜,偶然一碗红米饭配上一碗南瓜汤,那已经是人间美味了。

如果说吃的问题勉强能够解决,那么穿的问题却是一件更为为难的事情。

当年,康克清从家里逃出来时,穿的是一身破旧又单薄的衣裳,来到队伍很久很久以后,她都没有领到一套新的灰布军装。晚上睡觉,更是连一床被子都没有,到了寒冷天气,康克清和其他女同 志常常穿着衣服往火灿灿的稻草里一钻,以稻草为被,睡得也挺香。一觉醒来,还笑着说这是睡了一晚上“金丝被”呢!

虽是苦中作乐的戏言,但是,康克清为有这样的日子,是打心眼里觉得很开心、很知足、很幸福。晚年,她和孙子们谈起这段过往时是这样说的:“那个时候,我们的条件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睡觉得用稻草。但是,这样的日子是有希望的,不像在老家,总是过着没有盼头的日子……”

康克清说着说着,从前的种种,一一浮现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1年,康克清在江西万县一条破旧的船上出生了,新生命的到来,给康父康母带来一丝丝喜悦,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让康母近乎绝望的事情。

就在康克清出生后不久,康父因为交不起船税被抓了起来,尚在月子中的康母带着着襁褓中女儿四处求人,却无人相助。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康家已经断粮,康母又没有奶水,可怜她一个弱女子毫无办法,眼睁睁看着女儿饿得直哭,心疼得直掉眼泪。

这时,一户罗姓人家的一名女婴刚刚夭折,罗母尚有奶水,对方提出要将康克清抱养作罗家望郎媳。那时,童养媳、望郎媳在江西当地的穷苦人家十分盛行,童养媳与望郎媳差不多,都是在很小的 童时候被婆家抱养。不过,两者也有区别,童养媳在被婆家抱养时,都是有明确的丈夫的,当然,一般的童养媳都会比丈夫大上几岁或十几岁不等。而望郎媳,是先抱养到婆家,等待婆家生下儿子长大后再成亲。

尽管康母十分不舍女儿这么小就送去当望郎媳,但是,遇到眼下种种超出能力范围之难境,她也是女万般无奈。女儿跟着自己还指不定能否活下去,跟着罗家人走或许还有条活路。人生最苦不过 般骨肉分离,可那又能怎么办呢?最终,在康克清出生40多天时,康母含泪忍痛将孩子交给了罗家。

那个年代的童养媳与望郎媳进了婆家大门之后,都是要早早学习做家务活、放牛、砍柴、挖猪草的,读书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康克清也没有例外。

等到康克清长到六七岁时,上山砍柴、挖猪草、洗衣、做饭等等这些活计,她已经干得相当熟练了。罗家人本想着抱养她这个望郎媳后,能给他们家带来一个儿子,待儿子长大后两人再正式结婚。可惜,罗母后来只生下一名女孩,而且这名女孩在出生后一两个月时夭折了,此后,罗母未再生养,罗家人便把康克清认做了养女。

康克清在家里干活很卖力,可即便是这样,也会遇到惹罗父不高兴的时候,往往,一顿打骂是少不了的;不过,罗父高兴时,对她也还不错。

略通文墨的罗父兴致来了,就会给康克清讲故事,说戏文,什么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让小小年纪的康克清听在了耳中,记在了心里,生出了慧根。

到了康克清十岁之后,她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渐渐地,对自己望郎媳的头衔有了反抗心理。她甚至还萌生过聚集同村里其他的童养媳、望郎媳们,一起跑到远处的庙上出家当尼姑的想法。

当康克清和其他女伴们说出想法后,大家也都附和,不过,最终没有实现。打这以后,康克清成为了这些苦命女娃的领头羊,村里人都开始叫她的新称呼——小媳妇王。

1924年,村里一位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大学生回来了,他来到村子里后,到处搞演讲、做宣传,告诉村里的人广州的革命军北伐了,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马上就要被推翻了。穷苦人家的孩子都将要翻身做主人,妇女们也将迎来解放的可能。

这些从未听闻过的信息,给村里带来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也给13岁的康克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次,康克清趁着上山打柴的功夫,瞒着养父母自己做主报名参加了当地的青年赤卫队。她还带头剪掉了一头长发,戴上了斗笠,扛上了梭镖,乍眼一看,活脱脱一个假小子装扮。养母见状,又伤心又气不过,她心里想:“这简直要闹翻天了,留不得了,赶紧寻户人家嫁了也罢。”

罗母很快就找来媒人,那媒人办事也很麻利,很快,她们就真的给康克清寻了一个婆家,双方约定好了婚期,连彩礼钱都收了。

知子莫若母,虽然只是养母,和康克清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罗母到底还是了解养女的性子的。,她知道康克清绝不会乖乖听话,为了防止康克清逃跑,索性把她锁在了家里。

康克清哪肯就此作罢,她正告养母:“你们逼我嫁人,只怕是能看见我上轿,看不到我下轿了。”

康克清的这番话,依然没有改变她即将嫁人的事实。

见家人毫无所动,她心里急了,没有他法,只能“逃”了。于是,趁家人都没有注意的功夫,她撬开了天窗,逃出了那个家。

那一年,她才14岁。

让人无法想像,她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来对抗命运,又是哪里来的勇气去迎接那虚无渺茫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当时的康克清而言,她只想快点离开那个没有盼头的日子的家,没有比这再糟糕的了。

成功“逃离”后,康克清通过之前接触认识的人,进入了本乡的青年进步组织,在这里,对革命与妇女工作有了一些模糊概念与接触。

1928年,她听说陈毅带着工农红军的大部队打到了万安县,早就想投身于革命的她,立马就跑到县里,向主管招兵的人表明了自己要当一名红军的想法。

原本,主管招兵的领头嫌她年纪小,不肯招用。康克清急了:“我虽然年纪小,但个头高,如果你们让我当上红军,我可以给你们烧火、做饭、打草鞋、做军衣。”

那领头看她这么有诚意,正好部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手,便暂时收下了她。康克清一看自己当红军的事情有眉目了,村里和她相好的那些“童养媳”、“望郎媳”的姐妹们也都想参加红军呢,在征求陈毅点头同意后,康克清把村子里比她大一点的童养媳、望郎媳也带进了队伍。

同年,康克清和同村的姐妹们跟着游击队来到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康克清见到了朱德军长与他的夫人伍若兰。伍若兰是师范毕业的才女,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是红军队伍里有名的神枪手,能文能武,康克清很是仰慕,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向她学习。

后来,伍若兰在一次与敌对战中受伤,不幸被捕,敌人对她严刑拷打,伍若兰坚贞不屈,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伍若兰英勇就义的事件在红军内部广为流传,红军内的女战士都纷纷宣誓要为她报仇雪恨。

康克清也很是愤慨,她立志要早日成为像伍若兰同志那样优秀的红军战士。

但是,一天学也没上过的康克清,要走的路似乎还很远。

刚到井冈山的时候,康克清和姐妹们被安排了一些警戒任务,大家轮流来,空闲的时间比较多,一行人就分配着做一些缝纫、洗衣、做饭的活,再剩下的时间就是跟着游必安与刘光万同志学习革命理论与文化知识。

以前,在罗家做望郎媳的时候,是不可能有条件识文断字的。如今,遇见这样学习的机会,康克清很是珍惜。

那时候的学习条件,无疑是艰苦的,纸和笔根本就是奢侈品,是极其难得的。为了让每天学习新 后知识后能加以巩固,康克清和姐妹们在没有纸和笔的环境下,用沙土当纸用树枝当笔,坚持每天练习写汉字。

凭借她的勤奋好学与聪明才智,康克清不仅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很快,对革命理论的认知也懂得了更多。

随着对革命运动的认识越深,康克清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重,她觉得自己要承担的更多才行。

当她听说朱德军长多次亲自带队往返50公里以外的地方挑粮,心里十分敬佩。她也向队伍请求要下山挑粮,那时,红军对于女同志有照顾,挑粮之事不仅仅是担子重,路途远,还有就是大山深 而处,都是崎岖陡峭的山路,男同志方算是勉强能挑,更别提女同志了。

康克清说自己能行,很坚定的要加入挑粮的队伍之中,其他的女同志也纷纷要求加入,战士们看到此情此景,很受鼓舞。

在井冈山呆了一段时间,接受着革命队伍的熏陶,康克清感觉这样的日子真好,她相信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未来一定是有希望的、是美好的。

只是,接下来和朱老总的结缘,却是当时的康克清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1929年3月,红四军挥师前往福建西部,长汀之战,让红军缴获了不少战利品。最让人值得高兴的是,每位红军战士终于分到了4块零用钱和一套全新的土布军装。

伴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队伍也迎来了短暂的休整。

就在这时,妇女组组长曾志突然找到康克清,问她愿不愿意和朱德结婚?

康克清懵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她知道朱军长的夫人伍若兰牺牲了,可是,朱军长那么大的官,留过洋又那么有学问,这样的人,当然是自己仰慕的对象,可是,自己跟她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况且,两个人年龄相差了25岁,这……

曾志告诉康克清,说通过之前的几次接触下来,朱军长对她印象很好,有意和她结成革命伴侣。至于两个人在思想、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的差距,她跟康克清说:“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学习。”

康克清回复曾志,这是终身大事,她想考虑好了再给予答复。

和曾志的这番谈话,在康克清心里泛起了汹涌的波涛,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她想找其他几个知心姐妹商量商量,希望她们给出个主意,可是,大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似的,个个不见踪影。

到了下午时分,朱德走进了康克清住的屋子。这是他们第一次单独呆在一起,康克清很是不自在,她心里知道朱德会跟她说些什么,她一时脑子有点乱,头低得低低的,什么也不说。

朱德走到她身边,亲切地示意她坐下,然后开口说:“我们现在都是革命同志,不搞封建的那一套,红军里人人平等,当官当兵的都一样。我就有话直说了,我喜欢你,你好学上进,工作中有 大胆识有魄力,你身上有很多优点,我希望你能答应同我结婚。虽然,我们彼此之间有些差距,但是,结了婚之后,我可以帮助你,你也可以给到我许多帮助,你看,可以吗?”

看得出来,朱德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康克清难以回绝,但她仍无法直面应下婚事。

朱德一走,康克清就火急火燎地到处找人,她希望身边有个知心的同伴来告诉她自己应该怎么办。找了很久,才找到姐妹们,不过,她们跟她说,这个事情得她自己做主。

第二天,曾志又来了,她拉着康克清的手,来到了朱德的房间。走进门口,朱德正在看书,见是 她们来了,马上笑着起身迎接。

曾志把康克清带到这里就先行离开了,又剩下朱德与康克清两个人。

朱德为昨天的行为跟康克清进行解释,说自己昨天的话太急了一点,希望她不要介意,朱德请康克清坐下后,跟她详细讲了自己的过往和经历。

从少年求学到弃笔从戎、入云南讲武堂、加入武装起义、和蔡锷的师友情以及留学经历、加入共产党……除了这些,朱德还跟康克清说起了从前的几段情感。

康克清很认真的听着,慢慢地,她被朱德感人的人生经历给吸引了,那些像只会发生在书里的故事竟然发生在了眼前这个“神”一样的男人身上。康克清内心的某一处被深深触动到了,隐隐地心疼起眼前的人来。

1929年,那个春光无限、草长鸢飞的大好时光里,43岁的朱德与18岁康克清在美丽的长汀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

整个婚礼下来,没有八抬大轿,没有敲锣打鼓,没有嫁妆,甚至都没有鞭炮的“和乐”……

朱德拿出了上次分得的4块银洋,又向几个警卫借了几块钱,买了几个罐头和几斤酒,以此来招待来客,这就算是摆了喜宴。毛泽东、陈毅等红军将领都参加了这次特别的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邓颖超,右一:康克清

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漫长的革命伴侣生涯。

很多年后,康克清回忆起她和朱德的婚姻,她总说:“我和朱老总在结婚前,没有谈情说爱,我们是在婚后彼此了解中感情越渐越深。性格上,我们十分相投,在一些大的事情方面,我们总能不谋而合。在革命道路、文化上,朱老总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进步很快。我给予他的实在有限,多半也只能是生活上的照料了……”

结婚以后,康克清继续做着她想做的工作,朱德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尊重与帮助。

康克清不负所望,朱德后来成为红军的总司令,康克清也在心中立下新目标:要成为军队中一名女指挥员。

朱德很爱学习,身边总是会带着一些书籍,这也影响了康克清。闲暇之余,她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得到快速提高,后来,红军陆续几批新人的加入,都是康克清参与培训指导。

她一路成长,却也一路付出。

她的革命工作渐入佳境,当时的红军急需人才,调动也十分频繁,她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当年,红军缴获到敌方一台电台,可这之前,从没有人使用过电台。康克清临时接到新的任务,去电台工作,也因此,她成为了红军第一批报务人员进入交通大队工作。

在交通大队工作半后后,组织上又安排康克清去军火库工作。当时红军内部没有什么军火保管的知识,康克清去了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摸索着管理,慢慢地,军火库在她的管理下越来越井井有条。

军火库管理工作理顺了之后,康克清又利用空闲的时间,练习射击,经过她的一番努力,竟然还练出了百步穿杨的技术。

当红军攻打赣州时,有许多青年妇女踊跃参军,红军撤出时,她们仍然要求留在红军中。中革委和地方党委经过协商,决定把这些青年妇女编入女子义勇队,由康克清担任义勇队队长。

女子义勇队的培训工作接近尾声时,康克清又接到上级通知,让她参加红军学校第三期“上干班”,康克清以优异的成绩从该班毕业。

1933年,周恩来安排康克清到江西赣江检查军事工事。康克清刚带着两三个人到那,就遭遇200多个“白军”的袭击,她当机立断,凭借超强的组织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联合了当地的赤卫队、游击队和少先队火速参与行动,最终让敌军溃败。

这次意外的胜利震动了红军各部,也震动了赣江两岸,江西老表还特封了康克清这位既能提篮剜菜又能临阵挂帅的红军一个“红军女司令”的称号。

1934年,红军万里长征期间,整个队伍历经艰难,康克清也经历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境遇。

在行军途中,康克清遭遇高烧不退,因为医疗条件匮乏,导致了半昏迷的状态,差点被以张国焘为首的队伍抛下;之后,又拖着沉重的身子爬雪山,过草地,几次从死亡线上走来。

康克清以她超强的毅力,克服了一次次困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德率军奔赴抗日前线。康克清也来到了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亲自组织起当地妇女的工作,指导女民兵射击。

国共合作期间,康克清又面临一项新的工作,这次,又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由于两党合作,彼此间的交际应酬自然是少不了的。作为八路军的总指挥夫人,康克清必须要学会与各色人物的交往与应酬,甚至要在公众媒体场合,发表言论。

在此之前,康克清从来没有想过,到了国统区,吃饭、喝酒、说话都要重新学习了。一开始,她感到十分的不自在,在朱德和周恩来的影响下,她亲身感受这交际应酬的重要性后,就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并成功在一次座谈会上完成了一次出色的演讲,受到西安新闻界和妇女界的大力赞扬。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全面搞建设。他忙碌的脚步几乎走遍了神州大地,康克清也跟着他全国各地的跑,可谓是国家建设到哪里,哪里就有他们夫妻的脚步。

此外,康克清还不忘做她热衷的妇女与儿童事业。在她任全国妇联主席期间,她曾大力倡导妇女要提高自身素质,自尊、自立、自强。她还非常关心妇女解放的问题有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她们的合法权益有没有得到维护,为此,康克清亲自主持了1979年《婚姻法》的修改工作。

有一丝遗憾的是,康克清和朱德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47年,但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可这无碍于她母爱的施展。解放后,康克清被任命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协助宋庆龄从事少年儿童工作。这项工作,她一直做到了80来岁,可谓是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全力奉献了半个世纪,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康克清官至副国级,头顶无数光环,她仍然活得勤俭、克己、低调。回忆起当年睡稻草的日子,她笑得很甜很蜜,称一生难忘。

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因病离世。临终前,她说的最后一句:“我什么都不要!”

是啊,什么都不要,她这一生,倒是足矣。

想当年,从一个被送人的望郎媳到一路追随红军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现在,成了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儿童工作的开拓者,她的一生,不再有遗憾。

纵观世间人生百态,有些人天赋异禀,却一生碌碌而为;有些人出身平凡,却活得精彩不凡。前者让人痛惜,后者让人喝彩!

无疑,出身寒微又平凡的康克清是那个让人惊羡的后者。

让平凡的自己,活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