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闭关锁国,着实演绎了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十九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军惨败,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清政府和日本议和,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向日本割地赔款。使得日本的侵略深入到中国领土,中华民族陷入到了一个生死存亡之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甲午战争刚开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几乎是持平的,许多爱国人士为救国救民,纷纷出谋划策,想给日本以沉重打击,甚至,想直接消灭这个国家。其中,清朝官员宋育仁曾上书朝廷:“日本是个小国,其兵力和财力不足以支撑日本打持久战,清廷要是能坚持战斗,必定会战退日本。”

并且,在得到清军黄海海战遭到惨败的消息后,宋育仁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出奇兵攻打日本,以扭转清军战败的局面。甲午战争期间,外交官宋育仁虽身在海外,却时刻在关注着中日战局,他设计了一个以奇兵偷袭日本本土的计划,如果,他的计划能够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并偷袭成功,那么,就会大大震慑到日本人,战争的结局也许就会是另一说… …

宋育仁(1858-1931),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家,1886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其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曾著《时务论》,极力主张维新变法。1894年,宋育仁出使欧洲,他认真考察和研究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制度,拜访上层人士,出入英国的议会、学校、工商各界,撰写《采风录》,介绍西方的政教习俗,阐述自己的维新思想观点。

中日甲午战争开战时,宋育仁作为中国驻欧洲代理公使正身处英国伦敦,当时,公使龚照瑗正回国述职。甲午海战惨败的消息传来后,宋育仁十分愤慨,在他认为:要想挽回战局,必须奇袭日本国土。日本为打这场战争已经倾尽全力,国家空虚,要是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必然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威慑,日本为加强本土防御肯定会全面撤回。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计划,宋育仁在欧洲开始了他的行动。

他先是想办法把英国卖给阿根廷、智利两国的两艘军舰和十艘鱼雷快艇买了回来,紧接着,又招募了两千名澳大利亚水兵,假扮成澳大利亚商团,借保护商队的名义,准备从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的重要城市长崎和东京。当然,这些都是要花巨资的。这一看似不靠谱的计划,其实,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澳大利亚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按照西方的规定,商会有招募水师保护商队的权力,再说中日展开海战,澳洲商会为安全起见组建水师保护商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后,再以英国的殖民地为借口,悬挂上英国国旗,这样就不会引起外界怀疑,最后,乘日本南线防备薄弱,攻它个猝不及防。

一切准备就绪,宋育仁很快把这个计划上报给朝廷,同时,又联系刘坤一、张之洞等主战派人士,希望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不想,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赞同这个计划,通过张之洞的周旋,向英国银行借款300万英镑,以支付兵船购买费用。

经过一番努力,船舰和枪支弹药都购置齐全,战斗人员也准备充分, 一支强有力的海军组建而成,准备交给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率领。就在计划将付诸行动时,已经返职的龚照瑗获悉了此事,认为:宋育仁是无事生非并立即上奏朝廷。

当时的清廷还不清楚宋育仁在欧洲的一切活动,接到报告后,李鸿章和慈禧也是大为恼火,极力反对,因为,清廷已经打算和日本谈和,慈禧认为:在这节骨眼上宋育仁的做法只会挑起事端,遂命令他终止一切行动,速速回国。

1895年3月,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失主权的《马关条约》,奇袭日本的计划就此失败,宋育仁为此气愤伤心了好长时间,在回国的途中,他写成了《借筹记》,把这件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同时,也表达了空怀抱负的伤感。

宋育仁回国后,清廷想对他做进一步的处理,但是,这一计划行动牵连的人太多,有朝廷重要官员,还有外国人士,处理起来不太好办,朝廷只好对宋育仁做了降职惩处,不再深究。晚年他隐居成都东郊狮子山“东山草堂”内一心修志著书,不问世事,编撰完成了《四川通志》初稿与《富顺县志》。

那么,宋育仁的偷袭日本的计划可行吗?

对于这件事,笔者当然希望能够成功,但其实不一定能够成功。购买舰队并不是买米,买油这么简单,日本一直盯着中国,买舰队难道日本能够不知道?其次,2000余人去攻打日本本土,无论成功与否,日军肯定会调查出这支舰队的由来,而且,你以保护澳大利亚商船为由,那你也需要与商船进行联络,这中间消息难免会泄露。虽然设想很好,但是,各个环节如果有一个出现差错,计划直接就失败了。

现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但这件事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只能从宋育仁《借筹记》里来了解当时所有计划行动的始末,并从中感受宋育仁强烈的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

【《中日甲午战争》、《借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