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前,战争主要是双方排列成整齐的车阵战,往往在一两天内就能决定胜负。战国时期,由于实行以郡县为单位的征兵制度,因此这时的战争往往采取步骑兵联合作战的野战和包围战,战争有时旷日持久,甚至持续数年。在战国这个混乱动荡、战争频繁的年代,各国军事实力对于国家至关重要。

秦国在战国初期军事实力比中原诸国弱,经常受到中原诸国的侵扰,大片领土曾被魏国夺去,以至于秦孝公痛感“诸侯卑秦,愁莫大焉”因此决心变法图强。商鞍变法后,秦国不论是军事制度,还是秦军的士兵素质、武器装备、后勤供应都远远超越了山东六国。秦国的关中、雍州、巴蜀、汉中等地土壤肥沃,人民殷富,是秦国在战国中后期兵员补充和后勤补给的重要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秦军粮草运输陆路牛拉马驮,水路则用“漕运通粮”支援前线。为保证陆路运输军粮的速度,秦在各地方均设有公用马、牛,专给服役,从而保证了军粮畅通无阻地运往前线。至战国中期后,随着秦夺取崤函天险、拔取宜阳等重镇,黄河运输水路遂被打通,在河渭水军的支援下,粮食顺流而下,足以供给秦军。

从秦国可以调动的军队数量来看,秦国在战国中后期军队当在百万以上。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军竟俘虏赵军四十多万,并全部活埋。公元前225年,秦派大将李信带兵二十万攻楚,被楚大败次年改用老将王翦带兵六十万再攻楚,才大败楚军。荀子曾言“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魏国在魏文侯时代军事实力强于其他六国。魏军曾南下夺取楚国重要领地,北上攻灭中山,东向大败齐国,西向重创秦国,占领了秦国在河西地区的战略要地。魏文侯以后魏军军事实力开始下降,尤其是名将吴起离魏仕楚,是魏军一大损失。此后,魏军在兼并战争中不断失败,军队人数也逐渐减少,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在马陵被齐军全歼,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致使魏军遭受重创。

连续遭受多次重大的战争失败,魏国由强国变为要依附强国而生存。然而,魏国在战国后期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秦军想一举攻灭之并不容易。秦独攻魏地不攻魏人的做法使得“十攻魏而不得伤”,且有救援的燕、赵等国,这是魏军仍能保持一定战斗力的主要原因。然而,当秦军逐个消灭其他诸侯国的军队时,魏军已远非秦军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国疆域广大,边防线是其他六国中最长的。楚军不但要防守边疆抵御外敌,而且还要保持一定的机动兵力,因此楚军的作战总数较多,可与秦相匹敌。然而,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不幸夭折,使楚旧贵族继续维持其势力。此后,楚军虽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过胜利,然而在同北方六国的战斗中,楚国经常是以丧师失地而告终。

公元前312年,楚军败于秦军,被斩首八万,丧失战略要地汉中。垂沙之役惨败,其大片土地被秦、魏、韩等国夺去。秦将白起攻下楚都,迫使其迁都至陈,从此更加虚弱了。军队人数并不是决定军事实力的唯一因素,虽然楚国人众,然而其政治腐败、权力分散的体制,致使其军事动员速度缓慢,再加上缺乏优秀将领,致使其军队战斗力较弱。

齐国军事力量在战国初期较为一般。公元前405年,三晋联合用兵进攻齐国,使其损失惨重,迫使齐康公奏请周王封三晋为诸侯。之后,齐军事实力仍无所振作,不断遭到三晋和楚国的进攻。齐威王任用孙膑为军师整顿齐军,使齐军战斗力大增。在孙膑的指挥下,齐军两度大败魏军,使魏国由强转衰,齐国凭借强盛的军事实力成为和秦国对峙的东方强国。

然而齐涓王却好大喜功、穷兵默武,为了显示国力,他“南攻楚五年,畜聚竭;西困秦三年,士卒罢敝。”后倾全国兵力攻宋,虽然攻克了膏腴之地的宋国,齐军却由此疲敝不堪。由此使得乐毅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军,这是齐国军事实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之后,虽有田单复国,但遭受重创的齐军从此一撅不振,再也没有齐威王时的军威了。

赵国在战国初期军事实力并不强大,常和魏、韩结盟联合对外用兵。到三晋联盟破裂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从而使赵军的战斗力有了较大提高。赵武灵王亲率二十万大军历时五年,攻取了中山和大片胡地,收编了大量林胡和楼烦的军队,一时形成秦、赵、齐三强鼎立的形势。

赵惠文王也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重用赵奢、廉颇等有能力的武将曾使秦军惨败,然而,赵孝成王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致使赵军四十多万死于长平之战,从此赵军大受挫折,再也不能单独与秦军抗衡了。战国后期,虽然廉颇、李牧、司马尚都是当时名将,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挽回赵国军事颓废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韩两国在战国大部分时间处于较弱的地位,军事实力也是七国中最为弱小的。燕国在战国初期较少参与中原诸国的战事,多用兵于北方少数民族,曾取得一些胜利,使其综合国力有较大提高,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令匡章伐燕,只用五十天便攻下燕国都城。公元前298年,齐又“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

虽然燕昭王发愤图强,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他重用乐毅使得燕国一时间显赫于诸侯。然而,燕惠王却由于对乐毅的不信任而用骑劫为将,致使燕军在围攻齐国五年后被打败。自此之后,燕军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一直处于弱势。燕国军事实力本身较弱,又因与赵、齐的连年战争而更加虚弱,致使战国晚期毫无抵抗秦军之力。

韩国较小,且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有“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韩国几乎在整个战国时期都处于依附强国的地位,在联盟中充当无足轻重的配角。起初和三晋联合用兵,韩在军事上曾取得一些胜利。之后,韩时而依附魏国,时而依附秦国只能在联盟中求得生存。

然而,在战国这个弱肉强食,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时代,联盟并没有给韩国带来实在的利益,韩国依然在对外战争中损兵折将,割地求和。军事上的一次次失利使韩国更加虚弱,国土面积不断缩小。到战国晚期,韩国几乎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国,以至于秦军不费吹灰之力而把其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