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的《听见她说》又更新了,这期讲的是一个失眠的全职妈妈。

说全职妈妈苦、全职妈妈累;吐槽全职妈妈不思进取,危机四伏;除了这些老调重弹,关于全职妈妈还有啥新鲜东西可聊的?

看完这部短片,发现确实有个新的点。

这个短片没有用声泪俱下的方式去呈现全职妈妈的苦,而是用冷静克制的基调去呈现了全职妈妈的“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片没有一滴泪,却让人的心悲伤到极致。

白百何饰演的全职妈妈看似拥有一个挺幸福的家庭,丈夫工作稳定,下班准时回家,没有不良嗜好,除了不好好挤牙膏和乱撕纸巾,似乎没有太多可挑剔之处。

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安逸的,知足的

因此她的碎碎念让人感觉有种无病呻吟的味道,弹幕里也很多人在骂她“都是闲的”、“那么多全职妈妈没抑郁,你怎么抑郁了”,“去上班试试,你会更累”……诸如此类的言论,都验证了很多观众无法共情。

但弹幕里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有类似经历的全职妈妈,会有心事被戳中的感觉。

我觉得短片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其实很正常。

因为它呈现的正是全职妈妈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心世界,外面的人不关心、不了解,甚至当事人也都说不清、道不明。

更进一步说,这样的分歧更说明了,全职妈妈真正的解药从来不是别人的理解,而是自己对内心的理。

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高级的地方,就是它不再执著于展现全职妈妈的“忙”了。

被孩子的喧闹、家务的琐碎折磨得心力交瘁,这样的内容早已让大家审美疲劳了。

这个片子对全职妈妈内心的聚焦,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比“忙”更致命一击的,是全职妈妈内心的“空”

是日复一日,犹如困兽斗般的生活。

失眠过的人大概都知道,当我们的内心有无法抚平的焦虑时,就会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社畜失眠往往是工作压力,而全职妈妈的失眠,则是源于 “失去自我”的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在全职妈妈这件事上,我们习惯地指向外去声讨。

但其实这并不是治本的办法。

虽然把包袱甩给别人,的确会比较容易。

但非理性的抨击只能一时快意, “内省”才能真正驱动人生。

这个短片里最让我共鸣的地方是临近片尾,全职妈妈的梦境。

这是一个双重的梦境。

第一层梦境里,她站在深深的坑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镜头拉向高处,站在坑外的,是另一个自己,她铲起了土,把坑里的自己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她发现自己醒来了。在阳台上,甚至有了一些温暖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一秒,她发现自己被困在窗台上,呼救,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她惊讶地发现,窗子里,卧室中的自己缓缓起身,走向了窗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最终,她嗖的一声,拉上了窗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实说,这段真的是看出了恐怖片的味道,让我汗毛都竖起来了。

但细细品味一下,这段真的是点睛之笔。

结合一点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下。

片子里在坑里被活埋的自己,象征着潜意识层面渴望被救赎的自己;而在阳台上被困住的自己,象征着意识层面渴望被释放的自己;而卧室里那个拉上窗帘的自己,就象征着现实层面的自己,选择了无视自己的内心。

追根究底,拉上窗帘的举动,才是她失眠死循环的根源所在。

看完这个片子,我最大的感触是:全职妈妈不是困于“忙”,而是困于“盲”

虽然这二者其实是互为因果,互相交织的。

全职妈妈因为沉溺于日常琐碎,所以无常顾及心灵深层的需求,所以也忘记了和自我对话,慢慢地,心“盲”而不自知。

或许曾经直视过内心,却发现无力改变,最终又选择了认怂,劝慰着自己,麻木地生活着。

就像在彩蛋里白百何说的,在生活中,她身边也有挺多全职妈妈,但很少有人去谈论自己的内心,尤其是当她们不想改变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出路是什么呢?

弹幕里有人说:“全职妈妈,不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吗?怪得了谁?”

“不想继续这样,就改变啊”

话丑理正。

片子里,白百何演绎的全职妈妈在日复一日的失眠的夜晚,曾经对着打呼噜的老公大喊,但老公无动于衷。

虽然这段呐喊可能只是一种想象。

但我觉得,比起朝着世界呐喊,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唤醒自己。

而答案就在留白、留意这四个字。

画画时我们常说要留白,人生也是如此。

留白就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间隙,让自我还有可以复苏的空间。

除此之外,还要在这留白里,去留意那些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尝试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感觉不快乐?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除了仔细聆听,直接叩问,也是和心灵对话的一种方式。

看这个短片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全职妈妈活得很压抑,能量低,没有活力。

那怎样可以让一个人能量满满,热情满溢?

答:找到自己的目标、梦想所在。

成就感这件事,本身的来源就是多维度的。有些人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收获这些,有些人可以在职场中收获这些。

也有些人,在某个阶段从某个渠道收获到这些了,某个阶段又找不到了。就像片子里的全职妈妈,曾经主动选择,也一度觉得满足;但某一天,她忽然发现,觉得家庭这个渠道已经无法供给自己这些了,那么就一定要去及时地修正自己人生的方向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何时何地,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去观照自己。

然后我们会发现,困住我们的,并不是某个盒子,而是“画地为牢”,再也不肯迈出去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柚子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讲师。
专注育儿相关的书评、影评、热点事件分析;擅长儿童心理学、个体心理学;
欢迎关注@柚妈书影世界,一起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