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下称报告)。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官方首次对中国影子银行的标准、特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

定义中国的影子银行

报告认为,界定影子银行有4项主要标准:监管覆盖范围和强度、产品结构复杂性及杠杆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与全面性以及集中兑付压力。据此,影子银行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影子银行包括同业理财及其他银行理财、银行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委托贷款、资金信托、信托贷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证券业资管、保险资管、资产证券化、非股权私募基金、网络借贷P2P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贷款,商业保理公司保理、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非持牌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债权融资计划和结构化融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金融监管研究公众号

其中,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和同业理财、理财投非标债券等部分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网络借贷P2P贷款和非股权私募基金等业务,风险相对较高,属于狭义影子银行。

图片来源:金融监管研究公众号

报告认为,受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监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响,我国影子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与其他经济体不同的特点:一是以银行为核心,表现为“银行的影子”。二是以监管套利为主要目的,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存在刚性兑付或具有刚性兑付预期。四是收取通道费用的盈利模式较为普遍。五是以类贷款为主,信用风险突出。

报告指出,中国影子银行在2008年后迅速发展。随着金融业务范围的拓展和跨行业、跨市场综合经营的扩张,影子银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三年治理 精准“拆弹”

报告称,截至2016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广义影子银行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亦高达51万亿元。

2017年起,金融管理部门开始对影子银行进行精准“拆弹”。报告称,经过三年专项治理,影子银行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广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84.80万亿元,较2017年初100.4万亿元的历史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风险较高的狭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39.14万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了12万亿元。其中,复杂结构的交叉金融业务大幅压缩,同业理财从6.8万亿元降至2019年末的0.84万亿元,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从23.05万亿元降至15.98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金融监管研究公众号

影子银行不仅规模大幅压缩,更重要的是经营开始变得规范,结构更加简化,资本拨备开始计提,系统性风险隐患大为减弱,同时也为当前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腾挪出空间,特别是为逆周期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7年之前,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普遍认为中国影子银行是一颗“原子弹”,一旦引爆,将从根本上动摇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2017年之后,国际评价出现了彻底转变,对中国影子银行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不仅确保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成为全球影子银行规模下降的主要推动力。

后续如何监管?

报告强调,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

第一,健全统计监测。必须继续大力完善统计监测,及时动态掌握影子银行规模、种类,特别是风险演进路径和风险水平变化情况。

第二,严防反弹回潮。一是坚定不移地将整治影子银行作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二是聚焦突出问题和风险点,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设立“禁区”,严禁多层嵌套投资、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以及假创新和伪创新行为等,防止结构复杂产品和业务死灰复燃。三是坚持整改与转型相结合,按时合规完成业务整改,稳妥有序处置风险,同时积极调整业务模式,加快净值化转型。

第三,建立风险隔离。重点是厘清公募产品与私募产品、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委托业务与自营业务的边界,建立相应的防火墙,严防风险相互传染、相互交织、相互掩饰。

第四,完善监管制度。一是确保监管全覆盖,不留监管空白和盲区,把所有影子银行活动纳入监管。二是统一同类机构和产品的监管标准,减少资金空转式的套利。三是完善影子银行的风险分类、风险权重、资本拨备计提等标准。

第五,慎重开展综合经营。商业银行以审慎经营为根本,保险要发挥风险分散与保障作用,证券资金要体现价值投资中介功能,信托、理财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能定位。建立覆盖全面、分工合理、有序流动的金融体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说,治理影子银行要把握几个重点:一是治理高风险影子银行,不是把影子银行消灭,而是降低风险。二是链条很长、与实体经济脱节的业务和产品是治理的对象。三是重点治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违法违规、无牌经营的机构和业务,净化市场,使市场重新回到有秩序的状态。

该负责人强调,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率有所升高,这在疫情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也是逆周期调控的体现。但必须看到,高风险影子银行的规模依然持续下降,一些低风险的、对实体经济支持大的影子银行规模有所升高。未来会支持合法合规、对实体经济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业务。影子银行的规模会是动态的,和经济增速、市场具体需求密切相关。

编辑: 徐效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