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地出。视频来源/NASA

昨天晚上23时许,嫦娥5号的着陆器和上升器成功离开月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它将带着2千克的月岩,返回地球。

月球与地球的环境差异巨大,这里低重力、真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可达300摄氏度,从这种极端环境中带回来的土壤和岩石,该如何保存,才能让它们保持在月球时的状态呢?

月岩,与地球彻底“隔离”!

1969年,阿波罗11号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月球,那一次,随返回舱返回地球的除了三位宇航员外,还有21.55千克的月岩

在此之后,除了中途失败的阿波罗13号外,到1972年最后一次阿波罗行动——阿波罗17号为止,美国共从月球上带回了超过380千克的月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在也月球上钻洞取石。图/NASA

美国做得,前苏联也做得,在1970年到76年之间,前苏联分别用月球16、20、24号三艘飞船,带回了大约300多克月岩,今年这一次的嫦娥5号,让中国成了第三个去月球上“挖土”的国家。

▲ 嫦娥5号示意图。图/Wikipedia

月岩这个东西,保存起来很讲究,我们想通过月岩了解月球,就要让它保持在月球时的状态,所以它们虽然身在地球,却处处要做到与地球“隔离”

月岩的“隔离”,在月球上就开始了。美国阿波罗行动的登陆舱里有氧气,会氧化月岩,让它变质,所以当时的宇航员,会把装有月岩的袋子放进一个加了3层密封圈的铝合金盒子,然后再带进登陆舱,这些真空的盒子会一直等到进入洁净的实验室后,才能被打开。

▲ 工作人员护送着阿波罗11号带回来的月岩前往实验室。图/NAS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博物馆里展示的阿波罗任务装月岩的箱子。图/Wikipedia

这次嫦娥5号登月挖土,靠的不是人力,而是由机器控制的一个钻头+一个铲子。嫦娥5号的钻头可以下钻2米,采集深处的月岩样本,铲子则挖取着陆点附近的土壤,这些月岩会用上升器上的密封装装置进行高真空密封,再传送到返回舱里返回地球。

在月岩进入“仓库”后,就可以脱离真空环境了。在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月岩实验室里,所有的月岩都被保存在充满氦气的密闭操作台里,作为一种惰性气体,氦气不会和月岩发生反应。

▲ 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月岩实验室。图/NASA

操作台里的月岩,再贵重也是实验品,不是被拿来供着的,所以它终归要和外物接触。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实验室里,有可能直接接触到月岩的物质只有聚四氟乙烯、铝、不锈钢和钻石。

▲ 当月岩被拿来做实验的时候,它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各种溶液、瓶瓶罐罐都会接触,但这种“污染”都是可识别的。图/NASA

聚四氟乙烯是操作手套的材料,它有一个强悍的外号——“塑料王”。这种塑料不会溶于任何溶剂,除了熔融的碱金属之外,它也不会与任何物质起反应。更强的是,这种塑料不会融化,在450摄氏度的高温下,它会直接分解变为气态,“死”也不会污染样本。

真正做月岩研究时,一次仅需要小小一块,1979年中国科学家开始拿美国送的月岩做实验时,一共才用了0.5克。所以,月岩在分给各个实验室前会先被切成小块,切割月岩的刀刃,是钻石做的。

▲ “众星捧月”操作台。图/NASA

用钻石做刃,不仅仅因为它坚硬、锋利,更因为它无需加润滑剂就可以完成切割,这样就免去了润滑剂的污染。

至于铝和不锈钢,它们有的是操作工具的材料(如电子秤的盘子),有的是装月岩的盒子(月岩是先装在“塑料王”制成的袋子里,再装进盒子里)。

操作台所在的月岩实验室,为了净化环境也是想尽了办法。实验员在进入实验室前,要穿戴好全套的防尘服,在风淋间净化整整吹上1分钟。风淋间是一个封闭的风洞,它吹出的洁净空气可去除人身上的尘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约翰逊航天中心主任Andrea Mosie在月岩操作台前,身上穿着防尘服。图/NASA

除此之外,整个月岩实验室都保持着高气压,无论哪里出现了漏洞,也不会有“脏”空气吹进来,只有无尘的空气汩汩外流。

为了以防万一,美国把阿波罗的月岩样本分为两份,保存在了不同的地方,约翰逊航天中心只是其中之一。此次嫦娥5号挖回来的月岩,也可能会分成两份保存,一份在北京,一份在湖南。

要保持月岩本身的样子,“隔离”还不是全部

月岩要保持本身的样子,不光是让月岩不与地球上的物质发生反应,这背后的很多细节,超乎你的想象。

▲ 15415号月岩。图/Wikipedia

就拿上面这张照片来说,和月岩放在一起的,还有一枚六面骰子,这种骰子的六个面分别写着N、E、W、S、T、B六个字母,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取样的时候,他们会为月岩拍照,标识它的朝向,骰子上的六个字母,就记录着这些信息。N、E、W、S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北、东、西、南,T和B则标明了顶部和底部,月岩朝向的还原,对研究太阳风、宇宙辐射等外在因素对于月岩的影响至关重要。

嫦娥5号虽然无人操作,但它“随身”携带的相机,也会记录下挖土的全过程。

▲ 月球岩石的“朝阳”和“背阴儿”。图/Wikipedia

照片中,月岩的上方还有一串数字,15415,00。每一块月岩都会有一个特定的编号,15代表阿波罗15号,415代表这是第415号样品。阿波罗11、12、14、15四次任务带回来的月岩较少,所以它们都是任务号+三位数的组合,16、17两次带回来的太多,所以都是6/7+四位数。

▲ 从编号来看,这块月岩是阿波罗16号带回来的第16号样本。图/Wikipedia

最后的00,说的是这块月岩被分割过0次。为了开展研究,很多月岩都被不断切割,次数甚至可达数百次之多。

在切割月岩时,每掉下一块碎屑,研究员就要停下来拍照记录一次,并为这片碎屑编号,这样就可以追溯出每一块碎石曾经的位置。从理论上讲,一块月岩即使被分割上百次,也可以根据照片把它像乐高一样完整地拼回去。

月岩,是全世界的财富

月岩的价值,不可估量。

如果按阿波罗计划的总耗资255亿美元来算,它带回来的月岩,每克的价值高达6.7万美元。

但月岩这个东西,有价无市。直到今天,全球也仅有三小块月岩发生过交易,它们来自前苏联,总重量不过200毫克的,却在2018年拍出了85.5万美元的高价,相当于每克427.5万美元。

▲ 拍卖的月岩,就是前苏联的这个月亮16号带回来的。图/Wikipedia

如此贵重的月岩,美苏两国还不赶紧攥得紧紧的,生怕别人看见?还好,他们并没有把事情做绝。

阿波罗11号上,携带着135个国家的迷你国旗,在这艘飞船成功返回后,美国人将每面去过太空的国旗汇同0.05克月岩一起做成一个礼物,送给了各个国家,不过,他们那次忘带了委内瑞拉的国旗,所以在阿波罗12号的时候又补带了一回。

阿波罗17号带回来的月岩70017号,在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要求下,再次被拆散,分给了135个国家,它们被包裹在一个个丙烯酸的球体里,看起来很大,但实际非常小

▲ 阿波罗11号和17号的两次赠送月岩,美国50个州也都各有一份,这是北卡罗来纳州获得的阿波罗17号月岩,可以看出丙烯酸球体的放大效果。图/Wikipedia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时,向中国赠送了一颗月岩,这枚黄豆大的小不点,就来自于70017号月岩。我们将这份礼物一分为二,一半由天体学专家欧阳自远,也就是今天的 “嫦娥之父”拿去研究,另一半就放在北京天文馆向公众展示。

▲ 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月尘,这是存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用来做分析的那0.5g。图/NASA

如今,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也是全人类的福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很早之前就开发了“探月工程数据发布与信息服务系统”这一网站,全世界的政府、科学家乃至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查看嫦娥系列飞船们传回来的数据和影像

▲ 中国探月的门户。图/探月工程数据发布与信息服务系统

这次嫦娥5号将要取回来的约2千克月岩,来自月球地质年龄较为年轻的吕姆克山,这是月岩中人类还未涉足过的领域,虽然我们至今还未公布赠送方案,但这些月岩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会成为国礼。

▲ 月球上的吕姆克山,这座山并不是前面那个明显的环形山,而是后方那片隆起。图/Wikipedia

毕竟,星辰大海,是全人类共同的征途。

参考资料:

《Where does NASA keep the Moon Rocks?》 Smarter Every Day 220

- END -

文丨张雨晨

封图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