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化”辅导班

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开始汉化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鲜卑族人用汉族的方式生产,逐渐汉化;

2、推行三长制,促进了农业和汉化政策。北魏统一之初,为巩固政权,实行的为宗主督护制,后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于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的职责为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于徭役。

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

3、整顿吏治,给官员俸禄。

4、迁都洛阳。

5、移风易俗、实行汉制。不许穿鲜卑族的服装,都穿汉服;不许留鲜卑人的发型,都留汉族发型。孝文帝拓跋宏改名为元宏,步陆狐氏改为陆氏,勿扭于氏改为于氏,尉迟氏改成尉氏,丘目陵氏改为穆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江南好,只待君开发

六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开发,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江南此时发展,主要原因:

1、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中国历史上两次机大规模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为躲避北方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的战乱,束发右衽的汉族就衣冠南渡了。

2、民族融合。

3、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措施。古代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三条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持续的开发,经济一直向前发展,北方屡经战乱,经济反复破坏、恢复。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农具新技术的出现,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于灌溉;另外还兴修水利和开发边疆,开发了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六、魏晋流行风

魏晋时期,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这个成就为世界之最。另外,著有《缀术》。

农学上,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它有三个特点:

1、重农抑商。“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2、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验。

3、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有比《齐民要术》更早的农书,比如东汉的《四民月令》,但不完整。

地理学的成就有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文学方面,有《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八卦杂志书。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

七、庙宇煌煌僧众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

佛教盛行带来的危害:

1、浪费钱财,花钱太多;

2、出家影响国家发展;

3、寺院经济发展过度,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农民负担加重。

范缜著有《灭神论》一书,北朝的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支持灭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