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位朋友托我帮他家亲戚的孩子(他表弟)找房子,特别嘱咐价钱一定要低,我想来想去好像只有城中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在南郊上学工作的,对这边也比较熟悉,几个规模较大的村子也都有过驻足。

这其中比较熟悉沙井村,于是就带着朋友和他表弟在这里转了转。

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以后了,村子里异常热闹,与其说这是个村子,我觉得更像个“万国美食城”,除了老陕熟悉的扯面饺子凉皮之类的外,还有各种五湖四海的美食,比如老北京美式炸鸡、特色意大利面、网红煎饼卷面筋、16元半只的烤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点正是打工人们下班的时候,也是村子里一天中最热闹和繁忙的时候,原本并不宽敞的街道此时因为各种小摊的加持,显得更加拥挤了。

因为刚好到了饭点,我打算带朋友和他表弟先吃个饭,平日里我的下午饭很简单,家里一碗稀饭,一个蒸馍就咸菜就是一顿饭了,如果要去外面买着吃,凉皮米线都能凑合,但这次毕竟带着人,还是得讲究一点。

我们在美食城里找了个并不宽敞的座位,对应的摊位是卖炒面炒饼的,我们三个人点了一份炒细面一份炒饼,外加隔壁摊的米线包子,人均十来块钱的样子。

吃完饭在村子里转了转,看了几家房子。

现在的房子跟我多年前住在这里时相比已经好了太多了,但朋友的表弟似乎都不满意,终于在转到大约第十家的时候,我有些不耐烦了,说再看不上今天就到这里吧,朋友也是同样的意思,他表弟见状只好作罢。

晚上我们又在村口的烧烤摊喝了点酒,虽然现在的天气很冷,但用隔热布围起来的放着烤炉的烧烤摊相对会暖和一些,就是上来的烤肉经不起时间的摧残,还没怎么吃就凉了。

作为我在西安最熟悉的村子之一,这里有着我回忆里的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伴随了曾经的那个我,也带给了现在的我无限的回忆,曾经以为这里距离拆迁近在咫尺,如今看起来似乎变得遥遥无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拆与不拆对于我们这些曾经住在这里的打工人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至于村民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不得而知,但身边的人对于这里的拆迁问题始终都有着极端的态度。

我的一位朋友在村子里住了大约三年,之后因为结婚把房买到了东郊,去年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说他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把房买到沙井村附近,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村子里的生活,离开这里似乎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快乐了。

但我家里的一位长辈,每每路过沙井村的时候都皱着眉头说,看这房子脏的乱的!看地上的垃圾!赶紧把这地方拆掉吧!太影响市容了!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态度,我不知道该如何去答复他们,但我想目前人们对这里的态度也大多离不开这两种吧,无非就是好与坏,留与不留的区别。

有人喜欢的地方必然也有人讨厌,但本着存在即合理的思维方式,我们也要想一想为什么这里如今依然红火?

这几年西安的城中村拆的是一个接一个,尤其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村子,如今已经看不到鱼化寨的影子了,据说远近闻名的吉祥村也已经纳入拆迁的范围,而沙井村的拆迁依然遥遥无期。

据说之前下达过关于这里的整改意见,但却因未知的原因未能成行,如今的这里和西安依然保存着的城中村无异,从外面看都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房子,中间站着的道路,抬头望去是看不到边的一线天。

在南郊乃至全西安,这个村子的知名度似乎要比附近的几个村子更大一些,一方面是得益于很多年前的一部中二电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在高新区等地上班的年轻人们,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愿意选择住在这里。

说到沙井村就不得不提每天勤勤恳恳的打工人了,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村子封村了很长时间,解封之后每天上下班时间都能看到排长队的年轻人进进出出,而这些年轻人也成为了这个村子赖以持续经营下去的动力。

没有这些在城市中为了梦想奋斗的人们,或许城中村早已成为历史。

早晨的沙井村略显匆忙,这样的情景让人感觉不到温馨,看到的都是关于生活的压力。

虽然如今城中村的生活条件并不比单元楼差,但人们固有的印象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让这里显得依旧不那么上台面。但即使如此,这里依然是附近人气最高的地方,没有之一。

相比起白天人们的匆忙和焦虑,夜里的沙井村看起来就温馨的多,餐馆的霓虹招牌纷纷亮起,坐在里面仿佛身处重庆森林的电影画面中一样,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和脸上写满心酸的餐饮摊主成为了这里的主角,配合着那些色彩缤纷的霓虹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廉价的美——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种美很廉价,而是说即使是这个场景很廉价却也依然很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匆忙的打工人此刻正是结束了一天辛苦的时候,最需要慰籍的不是心灵而是肚皮,这里都没食绝对能够满足你的味蕾,过去这里就是街边美食的天堂,如今比从前更甚。

一顿饭花不了多钱,但却能在空虚的夜晚里避免挨饿。

很多年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在这里租房住,那时候的这里条件不如现在,但因为有人相伴,坐在这里并不觉得无聊,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大学生住在这里,如果有不知道他们对这里是抱着怎样一种感情。

上完学之后就要就业,就业之后就成了打工人,之后就要选择一处落脚地。

一开始身边的人选择价格便宜的城中村,虽然这里条件不好但确实实惠,后来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厌倦了这种环境,于是搬进了舒适的单元楼,但有些人依旧留下来。

不论留与否最终他们都要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或靠父母的资助买房,或换一处环境更好的地方,总之一个地方不可能是他这些年来的唯一落脚点。

铁打的沙井村,流水的打工人。

关于拆与不拆的问题,我们无法去决定,但要说对这里的感情,即使离开多年依然还是会有一些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听了朋友的话会感到有些怀念,但听到长辈的话时候则显得有些不开心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