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张家大丫头

12岁女孩还能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打死,真是骇人听闻。

2020年2月的一天晚上,深圳一母亲怀疑女儿偷了自己28元,便用塑料按摩板多次打女儿,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

最终,法院以犯故意伤害罪,判处该母亲有期徒刑十年。

母亲教育孩子无可厚非,但这下手也太狠了,解决问题只有这一种方式吗?

马卡连柯:用殴打来教育孩子,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有什么区别?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何其悲哀。

1、以打骂代替教育,危害有多大

网友发起讨论,小时候因为什么事被父母打过?

很多网友留言说自己小时候被打的各种理由:

吃饭慢,不想吃饭,看电视太久,吹电扇太久,不想干活,在外面玩太晚回家,丢了钱,尿床,交代的事没做好等,一言不合就开打。

家长这是在教育孩子呢,还是给自己培养一个敌人呢?

今年9月17日,武汉一初中男生,因与同学在课堂上打扑克,被老师喊家长到校协助教育。

男孩母亲到校后,二话不说,上去就给孩子两个耳光,之后又是打又是骂,期间还掐住孩子的脖子,甚至把孩子的头往墙上撞。

老师及时赶来劝阻,老师和母亲离开后,孩子迟疑了几分钟,爬上栏杆跳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14岁的阳光男孩,是在怎样的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跳楼?

是行动的暴力,更是语言的暴力,导致孩子对这个世界不再留恋。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再承受这来自最亲的人,对他最痛的伤害。

你以为动武,动粗,是在教育你的孩子,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种下悲哀的种子,灭杀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为什么家长会对孩子动手

不懂教育的父母或是不称职的父母才会“唯武独尊”。

都已经2020年了,我们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还停留在封建社会时代,动不动就是打骂,还怪孩子玻璃心,为什么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对的呢?

为什么家长会习惯性的动手打孩子?

因为有些家长只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花光了他们所有的力气。

因为有些家长不知道除了打骂,还有其他的教育方式。

前几天,表妹跟我抱怨,说晚上孩子先是不好好吃饭,后又不好好写作业,气得她实在没忍住,就打了孩子。打完就后悔了,可是不打又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

表妹这是既不想打骂孩子,又想教育好孩子,只是苦于没有方法啊,这是很多父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究其根本,作为父母,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没有学会正确有效的育儿方法。工人进车间尚且需要先学习技能,为人父母这么重要的职业,却往往是“无证上岗”。

3、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要接受教育、父母要不断学习。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他们用各种不同的错误方式,来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其实,孩子都想得到尊重、赏识、掌声和认可。

家庭是土壤,孩子是种子,和谐的沃土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问题越大,你越想打他、骂他,说明你的家庭教育的问题越大,家庭环境越恶劣,对孩子的伤害也越大。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最先接受教育的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正面积极的父母,一个不“唯武独尊”的父母呢?

不打不骂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希望以下四点,让我们在不打不骂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

4

第一: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思想,有独立行为的人。

《正面管教》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当孩子们学着做一名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有贡献的成员时,他们就会成为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

也就是说,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的自律,而非他律。

比如,事先商定好写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充分地认识到这样的后果。

第二:不怕孩子犯错,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犯错误时,如果家长只选择打骂,孩子以后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逃避。

当孩子犯错误时,如果家长选择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孩子成年后也会积极面对问题。

同时,如果孩子犯错,而产生了什么后果,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叫做自然后果法。

比如,孩子上学没带午饭,孩子需要承受的自然后果,就是中午挨饿。而不是家长把饭送去,再把孩子教训一顿 。

第三:有效解决问题的步骤

正面管教要关注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孩子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1.积极的“暂停”

2.启发式提问

例如:两个孩子抢玩具,闹得不可开交,这时如果把孩子训斥一顿,很有可能孩子正在激动的时候,什么都听不进去。不光起不到作用,还会让孩子更冲动。

不如,想办法让孩子先安静下来,比如转移话题,或是营造轻松的氛围,放点音乐等,让孩子暂停吵闹。

不急着解决问题,不是不解决问题,等孩子安静后,再去用提问的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问孩子“这个玩具好玩吗”、“刚才抢玩具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同样的玩具只有一个,你们应该怎样解决,才不会再吵?”,让孩子参与其中,让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而不是被父母呵斥后,暂时压下。


第四:正确、有效地运用鼓励,而非赞扬。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是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有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的感知力。

但是鼓励并不是赞扬。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寻求别人认可的人”。

区别鼓励式和赞扬式的语言:

鼓励式:干得好 赞扬式:好孩子

鼓励式:我感谢你的合作 赞扬式:我喜欢你的做法

鼓励式:这个100分反映了你的辛勤努力 赞扬式:我为你得了100分而高兴

其实,不打不骂,也能教育好孩子,只要我们学会正确面对孩子,正确面对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育儿路上,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爱孩子,懂教育,拒绝做暴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