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影像实力可谓是突飞猛进,尤其是手机的后置相机模组,普遍都采用了多摄组合。手机相机的硬件规格虽然已经非常强大,不过如果没有掌握好实用的拍摄技巧的话,也不见得很容易就能拍出一张优秀的照片。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一项摄影技巧:如何用手机来创作一幅有趣的微距摄影作品。

什么是微距镜头

在开始玩转手机微距摄影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微距镜头?

顾名思义,微距镜头就是一种能够被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被用来拍摄比较细微的物体,比如说花卉、昆虫、物体的细节纹路等。相机微距的拍摄能力由镜头所决定,标准的微距镜头复制比率大约为1:1。对摄影器材比较了解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单反相机上的微距镜头价格不菲,普遍都在5000元上下。由此可见,在智能手机微距镜头出现之前,想要体验微距摄影的“代价”相当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智能手机相机的进步为微距摄影的普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目前不少智能手机都搭载有支持微距拍摄的镜头,最近对焦距离能够达到2.5cm。在光线条件良好的拍摄环境下,我们就可以使用手机的微距镜头来拍摄一些小物体的细节,创作属于自己的微距摄影作品。

如何开启微距摄影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安卓手机中都已经将「微距」列为了一项单独的功能,一般在相机设置界面就可以找到这项功能,有的手机则更加方便,在靠近被摄物体时能够自动识别微距拍摄。拍摄微距照片,最重要的诀窍就是对焦要精准,需要在被摄物主体清晰合焦之后再按下快门。由于微距照片的清晰焦点范围很小,对焦距离稍有变动就有可能造成对焦失败的结果。不过,我们也不必将自己严格限制于规则之内,有时候,略微失焦的拍摄也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效果。

当然了,也可能会有部分用户的手机不支持微距拍摄功能,就比如说大名鼎鼎的iPhone……如果真的想体验手机微距摄影的话,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借助一个神奇的工具——放大镜,也可以实现微距摄影的效果,不过画面的边缘畸变现象可能会有些严重。

接下来的微距摄影展示中,我们将全程使用vivo X50 Pro+来完成拍摄。

微距镜头拍植物

如何寻找微距摄影的素材?生活中最广泛的题材就是植物和昆虫了,不过遇见昆虫这件事儿的不确定因素太大,为了按时的完成拍摄工作,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阳台上的各种多肉盆栽啦。这里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些多肉盆栽的“个头儿”,它们的身形普遍都比较迷你,基本上用一只手就可以包裹起来。

那么,在微距镜头拍摄下,这些玲珑小巧的多肉们又会展现出什么样的身姿呢?说实话,虽然还没有开始正式行动,我们的内心已经是非常期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株看起来毛茸茸的多肉植物,具体的名字和种类也不太清楚,我们就直接称其为“多肉1号”好了。接下来,打开vivo X50 Pro+的相机界面,在贴近“多肉1号”的过程中,相机自动识别开启了超微距模式,然后点击取景框,确认合焦清晰之后按下快门。

完成拍摄过程之后,我们查看了实际的拍摄效果,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多肉1号”在用肉眼观察的情况下,只能大概的看到茸毛的存在,经过vivo X50 Pro+的微距镜头放大后,每一根白色的绒毛都能够被记录并展示出来了。

(多肉1号)

接下来,我们又选择了两株看起来比较苗条的多肉植物,这里我们就称它们为“多肉2号”和“多肉3号”好了。“多肉2号”的实际个头大概在5厘米左右,根茎的分布还是比较旺盛的,这里我们采取了长驱直入的拍摄方法,贴近它的根茎部分来进行拍摄。在拍摄的过程,我们也出现了一两次由于手部抖动而造成的虚焦情况,不过为了“偷懒”,我们还是凭借着“高超的智慧”——把手机一侧支在花盆上,完成了最终的拍摄。有条件的话,还是比较建议大家使用手机支架来进行拍摄,更为稳定的拍摄条件下,出片率还是会高出不少的。

从下图“多肉2号”的拍摄样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身处“茂密森林”的奇妙体验。要知道,“多肉2号”的根茎直径其实跟手机数据线差不多,在微距镜头的记录下却为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风格。

(多肉2号)

“多肉3号”的根茎差不多有圆珠笔的大小粗细,不过在微距镜头的仰拍之下,颇有一种南美洲巨型仙人掌的风范。如果拍摄背景的自然元素再多一些的话,说不定发到朋友圈还真能“忽悠”到不少点赞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肉3号)

多肉植物的最后一张样张,我们选择了拍摄水珠的微距素材。由于多肉植物表面优秀的拒水性,我们尝试了很多次才成功滴上了一颗直径5mm左右的水珠。在微距镜头的拍摄下,这颗小水珠上极其细微的灰尘都能够看得清楚,晶莹的水珠有点像小时候玩的弹珠。

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微距摄影展示,不知道你有没有被手机微距镜头的独特魅力所打动。想要获得一幅属于你自己的微距摄影作品并不是一件难事,在了解完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方式之后,只需要大胆的去尝试,就能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

其实,对于真正热爱的手机摄影的人群来说,如果不是用手里的设备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话,那么它的硬件参数就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何发挥你手中设备的最大价值,比如何追逐到更高规格的硬件机器要来的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