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餐饮、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这三个似乎不大相干的行业,在今天因为“金融永动机”的段子联系在了一起。

今日早间,社交平台上流传了这样一个段子:肯德基母公司Q3净利润暴增96%,主要来源公司持有的美团股票大涨。美团Q3净利润增长374.1%,主要来源:公司持有的理想汽车原始股大涨。理想汽车Q3:交了8660辆车,并且因此产生了一个类似永动机的稳赢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车市场成“金融永动机”新段子 大空头开始做空 马斯克发出警告

对于这个段子来说,新能源车无疑是支撑它走红的重要支撑力,毕竟它是今天资本市场上最为火爆的投资风口之一。单就小鹏汽车来说,截至12月3日收盘,它的年内涨幅达到了273.33%,而美团和百胜中国(旗下有肯德基品牌,总市值1864亿港元)因此也在年内受益匪浅,前者年度涨幅为170.66%,总市值为1.62万亿港元,后者更是在今年疫情冲击餐饮业萧条的背景下仍旧实现了17.93%的涨幅。

其实对于新能源车行业来说,理想汽车的火爆仅是一个缩影,港股比亚迪让股神巴菲特最多暴赚25倍、蔚来汽车跻身全球新能源车10强,以及特斯拉年内高居全球汽车市值霸主等案例均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场新能源车狂欢潮的背后,众多投行对它们的吹捧仍未终止,以高盛为例,它将特斯拉(TSLA.US)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由455美元上调至780美元,理想汽车目标价从20.6美元上调至60美元,目标价格也上调了近3倍。

以11月造车新势力的最新数据来看,蔚来交付新车5291辆继续蝉联造车新势力第一,小鹏汽车交付量为4224台同比大增342%,以及理想汽车共交付理想ONE4646辆环比增长25.8%,都是高于预期的销量表现。如果从最近的利好事件来看,全球超过12个国家、25个地区宣布或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或推动新能源汽车刺激方案以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出炉等都为今年的新能源车行情煽风点火。

但是高盛的这番唱多言论和超预期的数据很快便遭到了市场的打脸,中概股“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便以5天市值蒸发超2000亿美元的实际行动给予了回击。

对于市场的反常表现,投资者或许更担心的是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能否持续的问题,毕竟三大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大幅增长是基数过低的情况产生的,如果将其与传统车企的销量相比,新能源车的销量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有数据统计,宝马今年9月的销量相当于蔚来单月最好销量的16倍、吉利10月销量约等于蔚来的28倍,以及长安汽车10月销量是小鹏汽车同期销量的53倍。

但是对于传统车企的大销量来说,它们却难以在全球汽车市值榜上位居前列,比亚迪市值超过奔驰、蔚来KO宝马和吉利汽车等案例比比皆是。

对此,已经有“大空头”对做空新能源车股票蠢蠢欲动了,《大空头》原型、知名对冲基金管理人Micheal Burry称正在做空特斯拉,并建议马斯克可以利用当前极高的股价来筹集更多现金,而马斯克也在周二给员工的一封电邮中警告称,他们必须控制支出以继续实现季度盈利,否则高飞的特斯拉股价就会即刻崩塌。

或许对于新能源车市场来说,泡沫的何时破裂将会是下一个关注的话题,而类似“理想汽车-美团-百胜中国”的永动机总有停止运转的一天。

永动机物理学上不可行 P2P、长租公寓成典型 投资者成最后买单者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永动机因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但是对于金融学永动机角度来说,庞氏骗局或许就会让类似“理想汽车-美团-百胜中国”的金融永动机难以维系下去。

从最近几年的案例来看,长租公寓、P2P以及2015年的杠杆牛等均是其中的典型。长租公寓在资金营运方面采取“高进低租,长收短付”,并引入投资机构以维持自己的资金链不会断裂,毕竟投资机构烧钱玩补贴的方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以资金换市场”的打法已经深入人心。

而P2P从2006年在中国市场处于萌芽阶段,2013年爆发,2014年危机初现,2015年之后爆雷频发,如今已经彻底回归至零,从它过去十四年的发展史来看,成立之初没有牌照,没有准入门槛,卖的是非标金融产品,资金池、自融、拆标、不规范经营等问题集中爆发,最后因为问题平台资金链断裂使得整个行业走向了尽头。

回想2015年的杠杆牛和2018年的商誉爆雷,有人便给出了一个套路--利用商誉计提公司所有的潜在负面开支以做低股价、之后大股东以稳定股价抛出增持计划,做多下一年业绩推升股价,最后股价暴涨后高位套现质押出局。所以2018年的商誉爆雷算是对2015年溢价收购杠杆牛的一次清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稍远一点的角度来说,郁金香泡沫就是有记载的最早投机活动,17世纪荷兰郁金香球茎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使得荷兰郁金香市场成为了投机者伸展拳脚的、无序的赌池,最终因为郁金香期货合同到期引发了泡沫的崩溃。

所以,与其说是见证“金融永动机”段子的火爆,还不如称是又一个泡沫的鼓吹与破裂,而最后要为此买单的,或许正是最后接盘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