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拍了张特写照片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器驮着上升器(着上组合体)在月球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的预选着陆区稳稳降落。在月面实施软着陆之后,嫦娥五号利用它的高分辨率全景照相机拍摄了周围环境,同时也给自己的一只“大脚板”来了一张特写。正是这张特写照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五号拍摄的月面照片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这张照片有什么蹊跷之处吗?

有细心的朋友将嫦娥五号“大脚板”放大后,发现它将月面砸出了一个坑!由于巨大的冲击力,嫦娥的支撑脚深深地嵌入冲击坑里,并且周围也没有我们熟悉的水泥灰状的厚厚尘土,那些浮灰月尘都被反推力发动机喷出的气流吹走了。

嫦娥支撑脚形成冲击坑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嫦娥五号着陆器组合体总质量接近2000千克,尽管月面的引力仅有地球海平面的六分之一,但嫦娥五号是在接近月面两米高度就关闭了反推发动机,因此着陆瞬间四条支撑脚对月面的撞击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阿波罗11号的奇迹

与嫦娥五号一样,第一次载人登月的美国阿波罗11号也是降落在月海边缘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它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一枚深深的脚印,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称之为“人类的一大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的一大步”

与阿姆斯特朗的脚印相比,我更关心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它是如此轻柔,似乎不愿意惊醒熟睡的嫦娥。

由于要运载两名宇航员和沉重的维生设备,阿波罗11号着陆舱“鹰”的全重达到14吨,是嫦娥五号的7倍,但它的着陆过程却如一根羽毛落地,“鹰”的支撑脚轻轻地“放”在月面上,没有冲撞,也没有激起任何月壤。

“鹰”的脚轻轻地“放”在月面上,周围是厚厚的月尘

感谢宇航员携带的哈苏相机,它用彩色照片为我们还原了阿波罗11号落月的情景:巨大的“鹰”飘然降落,它强大的反推发动机居然没有将下方的灰尘吹走,以便让阿姆斯特朗为人类留下杂乱的脚印。

如果月尘是被吹起再落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什么“鹰”的脚背上是如此干净,看起来一尘不染的样子。这简直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奇迹!

扬尘没有落在“鹰”的脚背上

其它的脚印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嫦娥四号和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的倩影。姐妹俩4.2吨的身板儿照样在月球不同的地方踏出深坑,月壤从支撑脚的底部向外侧溅射出来,鼓起的小土包甚至埋没了“脚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意看嫦娥三、四号的脚印

这其实是符合惯性定律的:当着陆器冲击地面,它的支撑脚会在吸能器的作用下向外侧展开,支撑脚同时向斜下方冲击,而下方的碎石土壤因为惯性倾向于保持它们原来的位置,所以在受冲击弹起后,有一部分会掉落到原来的地方。

这与发动机吹气不同,反推发动机的气流是连续喷射的,月面没有空气,被吹起的细小月壤颗粒会落到比较远的地方,只有少部分掉落在着陆器底部附近。

读到这里你应该理解了,为什么嫦娥着陆器的四周总是显得很干净,没有想象中灰扑扑的样子;那些显露出月表的小石块上也没有蒙尘,因为灰尘都被吹走了。只有当玉兔月球车用它网状的车轮碾过时,月面上才会出现两道看起来“潮湿”的车辙。月面没有水,潮湿其实是光线照射造成的假象。

玉兔月球车留下的车辙

当然啦,并不是所有的阿波罗飞船都如阿波罗11号那样“神奇”,比如说阿波罗14号着陆后的照片看起来就显得“正常”一些。可能是阿波罗14号的着陆点不平坦,它看起来是斜的。有一侧的支撑脚将土壤铲出了一个大大的土堆,而另一侧则有很明显在地面推拉的擦痕,这是由于吸能器动作筒在冲击瞬间伸缩造成的。

阿波罗14号支撑脚的痕迹

与阿波罗14号不同,阿波罗17号在月面着陆时也留下的冲击坑略显夸张。其实这是因为它的一只脚碰巧落在一个小陨石坑里,这个大洞并非人为原因造成的。

阿波罗17号一只脚“踩”进了撞击坑里

总结:

一位伟大的哲人教导我们:“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需要亲口尝一尝它”。嫦娥工程已经成功实现了三次登月,通过对嫦娥着陆器在月球表面拍摄的照片,我们深刻了解了神秘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也明白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信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能为我们揭开更多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