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转向气功研究,钱学森欲探索科学之外的东西,他发现了什么?

牛顿是人类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但是他到了晚年转向研究神学;爱因斯坦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晚年也转向研究神学,这些现象让后人津津乐道。除了国外科学家之外,国内也有科学家也走了相同的道路,据说钱学森晚年研究气功,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中部存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撞击坑,据了解这个撞击坑是太阳系内最古老的,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冯·卡门撞击坑”。相信大多数关注天文信息的朋友应该听过这个撞击坑的名字,它距今已经有36亿年的历史,几乎见证了太阳系的演化史,因此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人都知道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他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去到美国留学,并在美国参与了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建立,也算是NASA的创立人之一,可见钱学森在科学实力是多么强。新中国成立之后,钱学森深知祖国的发展需要他,于是想方设法地返回祖国,没想到遭到了美方的层层阻挠。

最终钱学森还是顺利回到了祖国,并担起了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重任。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钱学森带领着工作人员攻坚奋战,最终在1964年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并在10月16日将其成功引爆。除了在航天航空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之外,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重要的建树。

然而钱学森到了人生的末尾阶段开始研究气功,这让后世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一直以来气功被贴上了虚假的标签,人们无法理解一个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对气功感兴趣,还尝试研究气功。钱学森研究气功并非科学家的首个案例,早在17世纪牛顿在晚年就转向研究神学,以致于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科学发展到了最后也要归属于上帝。

曾有学者对钱学森晚年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解释,即钱学森或已经掌握了科学的本质内涵,真正的科学是存在界限和范围的,很多超过科学范围的现象是无法得到解释的。科学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文明同样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如果将科学比喻成一个宝藏库的话,那么这个宝藏库是有界限的,并不是无边无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如果气功是生命科学的话,那么它就是所谓的人体特异功能。说到人体特异功能,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我国要早一些。根据记载,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在多方面领域展开竞争,例如经济、军事和航天,还有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他们试图在民间找到一个具有特殊感知能力的人,然后让他潜入对方内部进行军事刺探。

为此美国还专门提出了一个名为“星门”的计划,据了解这个计划是多个高级机密计划的总称,而这些计划中就包括了对人体特异功能的实验和研究。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很多读者认为这样的情节有点似曾相似,没错,《X战警》系列、《死侍》系列的美国电影讲述的就是变种人拥有特异功能的故事,他们被美国国家部门和机构“招安”后踏上除暴安良的道路。

美国的这项“星门计划”一直持续到1995年,虽然最终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掌握了特异功能的人,但是参与这项计划的科学家还是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结论。首先,茫茫人群中确实会存在个别人的感知能力比其他人都要强,这项能力体现在能够比普通人早3.24秒的时间预知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预判能力。

这就好比两个人比武,如果其中一个人拥有超强的预知能力,那么他可以从对手的各方面信息来判断出他将要出什么招。那么这是否说明电影中习武之人能够躲避子弹的情景是成立的呢?并非如此,因为子弹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感知速度,而且这种超前的预知能力并不稳定,时而存在时而消失,因此没有人能真正掌握这项技能。

回到钱学森研究气功的问题上,根据学者对他研究气功的分析,指出气功的精髓也在于超前的预知能力,但是并没有说明触发这种预知能力的条件是什么。其次,作为科学家,钱学森应该也想要探讨另一个问题,即气功能不能像其它物理现象那样通过公式、定理去描述。

总而言之,如果把气功看作是特异功能的一种,那么它的触发条件和可探索性还有待研究。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对钱学森晚年研究气功的事大写特写,只是想借这个案例来探讨科学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人类未来是否能够触碰到科学的边界,然后跨越这道边界去探索科学之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