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张艺谋带着新片再出江湖,没有什么诸如《英雄》类商业片的痕迹,换了风向。

《一秒钟》,简单干脆,从影片名字也看不出来讲什么,上映几天,豆瓣评分飙到了7.9分,但是风评却犹犹豫豫,不少打出高分的人是给到演员。请来张译担任男主,再一次精湛的展现了他的炸裂式演技,影帝就是影帝,哪怕在这部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的影片里。累计票房7000多万,上映首日也未能登顶,比起上映前不少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不免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到底是部什么样的影片,或者说,这是不是一部好影片。

答案,当然是的。

只是,这不是一部给所有人看的影片,因为这是一部献给特定人的影片。

一. 时代限定,某些人的祭礼

这部影片的背景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文革的中后期,讲述了劳改犯张九声,为了一部影片从劳改农场里跑出来,因为这部影片里有他的女儿。文革时期的劳改是特殊年代下的一些政策,不一定是犯罪。所以张九声,也许并非罪不可恕。

但是在他的逃跑过程中,经历了一番波折,被范伟饰演的范电影举报,被劳改农场的人抓捕,张九声做错了么?单从逃跑这件事上说,他做错了。但是他做错了么?未必。而剥夺他的自由,让他失去唯一的念想,对与错则成了不可说的故事。但是这个不可说的故事,看到了残忍。

这段故事的发生期,对于6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感触会更为深刻,只能埋在心底的委屈,精神和身体上都受到的双重压力,这种痛苦在当时不能说,在多年后,随着时间的淡漠,也只能埋没心底。导演张艺谋是50年代出生的人,他的父亲曾是国民党军需官,特殊年代里,这自然让张艺谋出身不好,年少时去上山下乡,而他见过的,亲身经历过的,很多都来源他的经历,这是共情。但对于未能经历过特殊时代的人,这种经历只能来源于书本或是影视作品传达出来的想象,不能真切感同身受的时代经历,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只能让人想要去懂,但实际却是想象般的距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弱化情节,以细节打动人

《一秒钟》是部文艺片,所以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驱动剧情发展的节点,是张九声看电影遇到的几个冲突。

先是错过了电影放映,赶到一分厂时,电影已经放完了,他只能去第二天放映的场次看。但是第二天,他遇到了刘闺女, 她的弟弟弄坏了别人的灯罩,她需要用胶片做个新灯罩,所以她要偷走胶片。两个人是冲突的,这种冲突的爆发鲜有语言,更多是行为上的支配。张九声去刘闺女家翻箱倒柜的找,没有说着急,但是找的动作疯狂而又急促。

之后便是胶片的损坏,这段电影胶片被范电影儿子拉的驴车损坏了,需要擦干净才能放。特殊年代电影并不常见,看一场电影有多难,是范电影吃饭时多的那一勺油泼辣子,是众人合力捧着胶片,是不能看电影成为了“一场大事”。

电影有多珍贵,张九声的信念就有多强烈。最终,张九声实现了梦想,终于看到了他想看的女儿。那为什么不去看女儿本人,要去看一个胶片,影片没有说,只在刘闺女恶狠狠说他女儿积极扛面袋怎么没有被压死,张九声的愤怒才得到了爆发,也引发了观众的一些猜测。一切都没有说,只在无声的演,就是这种行为上的表现,才表现出了最大的痛。

在原片被删减掉的片段中,得知张九声的女儿为了消除父亲被劳教的不好口碑,在粮店抢着多干活发生了车祸,意外去世了。这个真相不能说,也不可说,但是细细回想的时候,却觉得是影片最精髓的一点,也迎合了影片所塑造的时代的痛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人性的背叛,无法辨别的善恶

单纯的角色是现在不少影视作品的通病,主角是好的,好到没有瑕疵,坏人是坏的,坏的一无是处。

但《一秒钟》里是没有人物的明确形象感的,刘闺女的不懂礼貌,偷东西的恶习是坏的,但是她在照顾弟弟,送张九声回农场时是好的。

范电影让送片员承担胶片损坏的责任,告发张九声是有私心的,他保护着儿子,也保护着自己的地位,但是在最后一刻把张九声女儿的那2张还给张九声是善良的。

没有极致的人性,只有真实的人生选择,时代造就了一种性格,但人性也在回归,做着善良的事情。

这样便也能理解片名《一秒钟》的含义,暗戳戳地指向了一些人说也无处说,痛却不敢痛的经历,而这段经历,或许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或者这部电影是纪念,纪念了一段岁月,所以得不到所有人的感同身受,但是他有自己的知音,就便够了。

文/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