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首款可折叠iPhone将于2022年11月问世的说法在业内广泛流传。与此同时,苹果供应链亦爆出消息,称相关样品已送至富士康、新日兴等厂商测试。现阶段,苹果主要进行屏幕关键零部件和折叠部件的耐用性测试,而可折叠iPhone所需要的柔性AMOLED屏幕将由三星提供。 今年6月,有爆料人士曾透露,苹果首款可折叠iPhone在设计上类似于去年推出的iPhone 11系列,将有两块独立的屏幕,但看起来连续且无缝。 不过,对于上述种种说法,截至目前,苹果官方未给予回应。

根据业内流传的说法,苹果现进入折叠屏iPhone备战阶段,而折叠屏样机所需的屏幕、轴承等关键零组件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其中,屏幕仍然由三星提供面板,台企新日兴将作为主要零配件供应商,而完成最后组装的将是苹果最大代工伙伴鸿海(富士康)。

有外媒报道称,可折叠iPhone现阶段的测试还涉及到屏幕技术,采用OLED屏幕还是micro-LED屏幕,将决定后续整机的组装方式,而苹果要求富士康进行超过10万次的折叠测试。

事实上,关于苹果折叠手机最早可以从2016年说起。当时,苹果已经开始申请关于折叠屏手机的专利,在随后的时间里苹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相关专利的申请。

在2017年苹果就拥有了一份可折叠显示屏的专利;2018年苹果又拥有了一项有柔性铰链的可折叠iPhone专利。今年年初,南都记者从美国专利局网站了解到,苹果再次申请折叠屏相关专利——使两台或更多的设备紧密结合时能够协同工作。与现在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不同,该技术能够制造出一款不受屏幕弯曲影响的“可折叠”iPhone,不需铰链就能实现折叠屏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来自美国专利网

近年来,折叠屏手机被行业认为是下一代手机形态。早在苹果入局前,三星、华为、柔宇、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便已推出各自的折叠屏手机系列。

不过,虽然讨论度很高,但目前真正投入量产的折叠手机不多,市面上的大多手机厂商还是像OPPO 11月发布的OPPO x 2021卷轴屏概念机一样,作为高新专利技术展示,期望抢占市场高位。

在目前的折叠手机全球市场中,三星无疑占据大头。2019年2月,三星发布了首款量产折叠屏产品Galaxy Fold(售价15999元),在中国销售平台发布后,仅25秒便被抢购一空,全网仅用9分钟便宣告售罄。

但此后,由于铰链性能、屏幕处理问题,三星后期紧急召回产品。经过改进之后,9月份开始全球发售,销量火爆。据媒体报道,两次预售都迅速售罄。

经过一年的市场检验与技术更新,三星推出的Galaxy Z Fold2 5G(售价16999元)代表着目前量产折叠屏手机中最高水平。京东的三星手机自营店销量数据显示,今年8月发布的三星Galaxy Z Fold2系列手机在该平台销售近万台,远超六个月前发布的第一代折叠屏手机。

此外,近日有业内人士表示,三星可能会选择将三星Galaxy Note和三星Galaxy系列进行合并,未来将会取消Note系列,转而推出折叠屏的三星 Fold 系列以代替,如明年将推出全新的 Fold 3 旗舰系列。

而华为在202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Mate Xs(售价16999元),则代表着国产折叠手机的最高水平。华为Mate Xs折叠后前后两部分分别是6.6英寸和6.38英寸屏幕,展开后则是一块8英寸的全面屏。它采用双层聚酰亚胺薄膜,采用“鹰翼转轴”,极大地提升了铰链的强度。

华为Mate Xs首销当日,华为商城以及天猫、京东、苏宁三大线上平台的华为官方旗舰店的第一轮销售均售罄。华为Mate Xs的黄牛价格更是被一度炒到6万元。

但目前,生产难点依旧是折叠屏供应,其良品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悉,2019年6月,在华为推出第一款折叠屏手机Mate X时,因良品率问题直接导致了华为Mate X上市的计划推迟到了9月。

南都记者在华为官网发现,目前华为Mate Xs仍没有足够现货,消费者仍需要定点抢购才能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华为折叠屏手机是亏损的,至今已经亏损了6000万-7000万美金。“别看16999元一台,但实际上是亏本的,将来良品率提升,规模起来才能扭亏为盈。”

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的行业背景下,折叠屏手机被视为激发市场活力的新动能。

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从2019年的不足100万部增长到2025年的1亿部。 IHS也预估,可折叠手机 2020 年出货量预计达 520 万台, 2019-2025 年可折叠手机出货量从不到150万部有望增至5000万部,市场渗透率达到3.37%,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

面对折叠手机的蓝海市场,继三星、华为、LG、摩托罗拉下场后,苹果也不甘示弱,强势入局。但高昂的成本,较低的良品率与尚未成熟完善的技术,使得折叠屏手机的未来也许并不如预测数据般光明。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实习生 杨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