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世界,而中国的丝绸却征服了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中国的丝绸传入罗马后,便立刻受到罗马人的青睐,就连克拉苏军团所使用的军旗都是丝绸织物。恺撒在举行凯旋式时,向罗马人民首次展示了中国丝绸,引发了罗马的丝绸热潮,贵族男女争穿绸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大笔财富东流,欧洲人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即获取蚕种自己生产丝绸。据普罗柯比的《战纪》(完成于 557 年)记载,“大约在同一个时候,几位来自印度(居住区)的修士到达这里,获悉(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皇帝内心很渴望使罗马人此后不再从波斯人手中购买丝绸,便前来拜见皇帝,许诺说他们可设法弄到丝绸,使罗马人不再受制于波斯人或其他民族,被迫从他们那里购买丝货;他们自称曾长期居住在一个有很多印度人、名叫赛林达(Serinda)的地区。在此期间他们完全弄懂了用何种方法可使罗马国土上生产出丝绸。

查士丁尼皇帝细加追寻,问他们如何保证办成此事。修士们告诉皇帝,产丝者是一种虫子,天性教它们工作,不断地促使它们产丝。从那个国家(赛林达)将活虫带来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很容易很迅捷地设法孵化出活虫,因为一个丝蚕一次可产下无数蚕卵;蚕卵产出后很长时间,以厩粪覆盖,使之孵化——厩粪产生足够热量,促成孵化。修士们做如是解释后,皇帝向他们承诺,如果他们以行动证明其言不妄,必将酬以重赏。于是,修士们返回印度,将蚕卵带回了拜占庭。他们以上述方法培殖蚕卵,成功地孵化出蚕虫,并以桑叶加以饲养。从此以后,养蚕制丝业在罗马领土上建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对丝绸制造工艺的垄断从这时候起就结束了。但耐人寻味的是,中国丝绸在欧洲市场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归根结底,拜占庭在养蚕抽丝技术上有两个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一是不懂得在化蛾前将蚕籽杀死,因此所抽出的生丝在长度和亮泽度上均无法与中国的生丝相比;二是不懂得怎样制造优质丝绸所必需的花丝。此外,虽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适宜于养桑业,桑种在那里正常而茁壮地生长的,但中国的桑树种植在平地和梯田上,而拜占庭的桑树种植地主要处于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台地和丘陵地带,按照桑树的生长规律,树种在春季播种后,经1年时间长成幼苗,需要15年时间才能长成桑树。因此拜占庭的生丝产量也远远不能满足丝织业对生丝原料的庞大需求,生丝供应仍需要从中国(经波斯中介)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