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如果不学习,慢慢就会活在自以为是的经验里,活在故旧知识结构里。并且这知识结构还是松散酥脆,随时会崩塌的。就好比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不随时与日俱进地做调整和规划,慢慢就会朝着逾越边界的方向去了。

所以,关于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我们这个社会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熟不逾矩。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七十从心不逾矩”,第一种翻译是: 即使到了70岁了,活得更接近内心真实的自己了,我也不会越轨,或超越规矩所限定的范围。

第二种翻译则完全相反,大意是说,孔子自称70岁时候的自己,可以达到任何念头都不越出规矩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来听去好像没有差别,但其实差别还挺大的。逾与不逾之间,是智慧与平庸的区别,是理性与感性的双向差异。

规矩无处不在,规律掌控世界

王尔德说过:“我们都深处沟壑,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借用唯美主义艺术家王尔德的话,是为了让我们从个人狭小而丰富的生活中跳出来,进入到对宇宙星空的探索和认知维度里,更为深刻和清晰地认识规律与规矩的作用力。

宇宙辽阔神秘,星空深邃广远,种种未知和辽阔都在昭示我们,这个物理世界并非你眼中所见那么单纯,它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奥秘,比如生命的起源,比如人类的诞生,比如宇宙的产生、时间有无尽头、宇宙之外有什么……

虽然一切未知尚待探索发现,但庆幸的是科学研究发现,万事万物皆有其内在规律,也一直在按照规律运行中。这让处于苍茫无措的人类有了些许安慰:发现自然规律,利用好自然规律,也许就可能揭开一切谜底。

老祖宗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大千世界中,规律规矩无处不在。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人文领域艺术创作,规律化身为无数规矩发挥着作用。

说得客观一点,自然科学中的规矩就是规律,有些规律被发现并正在造福于人,也仍然有大量未被发现和揭示的规律,正在无形之中左右和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平时我们说要敬畏自然,意思无非是提醒人们,要敬畏未知的神秘力量,正是那些神秘的未知让人类不敢因为愚昧而放肆张扬,也在某种程度上保有了现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情商者自有边界,熟不逾矩

能控制自己不逾越边界,于人而言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具备这种高情商的人,通常为人通透,且行事精确精准。

这种人从一开始跟自己以外的同类相处时,既能设定自我边界,又能看清同类的边界在哪里,从而在一段关系中进退自如,收放有度。与这样高情商的人相处,任何人都不会觉得累,反而会有一种自己被充分尊重、被完美照顾、被完全理解的感受。

而往深层了去细捻,人们这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状态——在与这类型人交往中,往往你自己觉得跟对方很熟络了,却又可以明显察觉到对方事无巨细、每时每刻都跟你保持着距离感,并且你还说不出对方哪里跟你有所疏离。

毕竟他/她笑容明媚,举止得体,对你照顾有加,可你却始终无法再与他/她更进一步。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这种人的时候,一定要庆幸,也要十分小心。

庆幸的是遇到了比较对的人,他/她有自己的素养与高度,对人也有合理的尺度,万事分辨明晰不会糊涂行事,更不会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上与你搅扰不清,这是一个对人对己都界限和上限分明的人。

小心的则是,如果你在对方高情商、高效率、高质量的相处模式之下开始感觉舒适,就忘形放松忘记自己的边界,以为这就是对方更进一步的暗示或底线,采取错误的举动,结果往往会损毁你和对方的关系。

因为说到底,是对方情商高,让你无拘无束,却并不代表你就是可跟他/她关系更进一步的人。

更准确来说,是对方把你照顾得比较好,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对方跟你的关系,远没有你感觉到的那么亲近,一切不过是你自己的错觉外加对方高明而已。

所以,我们说人和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熟”不逾矩,如果你想与一个自己觉得相处得较为舒适的人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或打算,就一定要打量清楚再进行实质性行动。

否则,原本在对方看来稀松平和且自然的人际关系,会因为你的鲁莽和忘形,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打破关系平衡的你,往往会让自己很尴尬,这种尴尬都是你没有弄明白双方的边界尺度所造成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