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战争期间,有这么一场战役以轰炸成名,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我军用秘密武器把敌军阵营炸得七零八碎,那就是上甘岭战役,一场激烈又难攻的战役。当时美军选择在凌晨三时进攻,用最快的速度集中三百门大炮、四十架飞机以及一百多辆坦克,全军向上甘岭地区五圣山前沿两个高地进行大规模轰炸,据史料记载,在我方阵地上平均每秒会落下六发炮弹,不间断地火力轰炸让我军难以抵挡。

轰炸持续一小时后,美国、韩国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兵分多路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军长秦基伟经过研究敌情得知对方是想钻五圣山阵地的漏洞,趁我军不备发起总攻,当即与副司令员通话请求武器增援,以此稳住我方阵地。因敌方武器装备精良,数量充足,唯有苏联制造的喀秋莎火箭炮才能抵挡,由209装备团带着二十四门喀秋莎奔赴阵地,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可能有的朋友对于喀秋莎了解不多,它是由苏联制造的火箭炮,每门炮上有八根发射架,一个发射架可放置两枚火箭弹,也就是说一次可同时发射十六枚,装在卡车上发射十分灵活机动,一按发射键便全部升空炸向敌方,这种武器是属于高级军事机密,一般士兵根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虽说喀秋莎的杀伤力很强,但是也有缺点,在发射时会发出亮光,容易引起敌军注意,从而暴露阵地,且没有防护装备,在炮火威胁较大的地区不适合作战。

经过敌军的炮火攻击,我军渐渐抵挡不住,直到喀秋莎到达发射阵地后,整个局势开始扭转,炮兵们就位瞄准敌方阵地,先进行普通的炮火掩护,炮击五分钟后升起信号弹,喀秋莎全部开火飞出火箭炮,仅用了十三分钟便射出三百多枚火箭弹,把敌军的阵营炸得粉碎。随后战士们迅速占领五圣山高地并发起反击,双方交战四十余次,战况十分激烈。

当天下午四时,敌军再次增援一个营兵力,我方继续用炮火轰炸压制,但仍然没有投降的意愿,军长秦基伟下令火箭团再次进入阵地,把敌方增援的兵力全部消灭,全军覆没,战后敌人的尸体数量众多,用十五辆卡车都拉不完。上甘岭战役打了四十多天,209炮团用喀秋莎参加了十次战斗,每次都大获全胜,给敌人造成不可修复的重创,实属第一功臣,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军队坚持战斗,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