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楚国大夫屈原的名句。如果要评选一名屈原痛恨的政客的话,那张仪肯定榜上有名,毕竟楚国的灭亡跟张仪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张仪。

张仪是今山西人,当时属于魏国。而且出身贵族,身份不一般。苏秦和张仪可谓战国版的瑜亮之争。在苏秦篇章我们说了,苏秦是主张合纵的,就是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对抗秦国。张仪是主张连横的,游说其他国家和秦国合作,虽然是师兄弟,然而双方可谓是冤家路窄,当然这都是后话。

一开始,苏秦在赵国比张仪先闯出名堂,于是就想找人帮自己,自然而然想到了张仪,于是苏秦就计划用激将法让张仪去秦国。张仪果然中计,气冲冲去了秦国,发誓要报复苏秦和张仪。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才明白这是苏秦的一片苦心,恍然大悟之下非常感激,就约定不与苏秦为敌。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魏国的位置可谓是四战之地,又因为和秦国接壤,于是和秦国之间一直是打打停停。不久,秦王就派张仪围攻魏国的城池,不久就攻下。这时张仪开始了他的表演,先是劝秦王把城池还给魏国,算是做个善意。主要是秦国现在处于双线作战,压力有点大,而且这种城池对秦国来说,想打就打,只不过是放在快递点寄存而已,没有什么损失。秦王很欣赏张仪的计划于是同意让张仪全权负责。张仪便把城池还给魏国,还派了一名公子前去做人质,可谓诚意满满。果然魏王被感动的一塌糊涂,感激之下听从了张仪的主意,把另外的一座城池送给了秦国。

这种行为真是让人无言以对。就好比有人进你家抢东西,最后把东西还了你,还给你留了个联系方式,说要交朋友。你就把家里没被搜到的钱财拿出来送给对方,感谢对方的诚意。这种智商,让人无语。

秦王为了奖励张仪的功劳,就封他为相,百官之首。估计是看中了魏国好欺负,不久之后,秦王又派张仪攻打魏国,夺下了城池,但是把百姓都送还了魏国。后来,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国相,说白了就是卧底,结果张仪完成的很出色,秦国又占了不少便宜,当然又给了张仪不少封赏,张仪更加感激。

后来,各国实在是不能容忍秦国,于是便一起攻打秦国,结果实力不济,被打的大败,狼狈不堪。

趁着这个机会,张仪游说魏国放弃合纵,跟着秦国混,于是魏王便让张仪出任中间人,争取秦魏和解。张仪趁机再次回到秦国出任国相,算是正式归队了。

不久,张仪和司马错一起攻下了巴蜀之地。从此秦国得到了天府之国,有了稳定的物资供给大后方,国力更加强盛。不久便借口魏国毁约,再次攻打魏国,魏国无奈之下再次把膝盖送给了秦国。

接下来便是张仪职业生涯的得意之笔。当时,东方第一大国绝对是齐国,齐国靠海,物资丰富,经济实力发达。秦国想要攻击齐国,但是担心秦楚联盟,于是便派张仪出使楚国,化解双方联盟。张仪果然不负使命,诈许承诺,把楚怀王耍的团团转,虽然屈原等大臣坚决反对,但是楚怀王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于是便和齐国断交。等到验收的时候才发现被秦国刷了,一怒之下进攻秦国,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后来,楚王告知秦王要得到张仪,并愿意用交换土地,秦王虽然很高兴,但是却不好意思直接说,还是张仪顺水推舟,主动提出再次回到楚国。这跟后世诸葛亮去江东吊唁周瑜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欺负对方智商不行。

果然,回到楚国后,张仪再次征服了楚王,不仅没有被杀,还被尊为上客,以屈原为首的正直之士无不痛心疾首。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楚王的这种行为,只能让人对他的智商无言以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仪顺利从楚国脱身,还去了韩国,齐国,赵国和燕国,不是拉拢就是表示诚意,让对方放松警惕,好让秦国各个击破。虽然各国有合纵之约在先,但是张仪还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顺利的完成任务,将各国的联盟一一击破,东方六国都成了秦国待收取的财物。

身处乱世,张仪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辩才,对人性的深刻洞悉,对形势的精准把握,顺利完成了秦国的外交大布局,为秦国后来的军事行动做好了铺垫,可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不折不扣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