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银保监会的首席律师刘福寿演讲说到,互联网金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已经被大幅削减。因为全国的p2p网贷机构,已经从高峰时期的3595家缩减为零了。盛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p2p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可能会对我们今后的投资行为有借鉴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2p的本质也就是一种小额信用借款,这种借贷方式的鼻祖是孟加拉国的尤努斯,他开创了小额信贷扶贫,二零零六年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诺奖的获得使这种模式被更广泛的传播,普惠金融由此开端。英国的Z P机构发现了小额信贷的商业前景,于是就将这种小额贷款搬到了互联网上,成为了最早的p2p平台。

二零零七年,国内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借鉴了这种模式。当时p2p刚进入中国,监管一片空白。早期的拍拍贷其实就是一个金融中介,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如果发生了逾期,平台会首先告知出借人情况,找第三方公司进行债权回收,这样平台也没啥风险。出借人既然出借资金并预期会有高额回报,就需要自担一些风险。

不过也有一些违法的平台,出借人把钱给了平台,平台到期之后还本付息,而付息的钱则是从后来出借人的本金里拿出来的。而平台则可以拿着资金池里的钱随意挥霍,这实质上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当后进来的钱不足以支付先进来人的本金和利息的时候,整个资金盘就轰然倒塌。平台就发一则公告,经营不善,企业倒闭、跑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二零一四年,迎来了一个p2p行业的转折,成立于二零零九年的老牌p2p公司红岭创投爆雷了。红岭创投给广州的四家纸业公司合计借款了一亿元,几家公司爆出无力偿还借款,还涉及到多家银行重复质押骗贷,已经涉及到犯罪了。红岭创投眼看无力收回贷款,最终老板选择了为客户垫付这一亿元的坏账。该示范效应一下子就引爆了整个p2p行业。也就是在此时,p2p的定位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由一个信息中介转型为一个信用中介。

职业

可是p2p依赖的大数据风控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有太多的人压根就没有征信记录,p2p的风控系统很难获取到借款人的就业收入、信贷记录这些与信用强相关的数据,于是p2p的贷款逾期率逐年升高。而希望在p2p平台上借款的人,多半都是在银行不能获得小额贷款和信用卡的用户。换句话说,p2p的借款用户其实已经被银行筛过一遍了,剩下的用户资质有多高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有些用户的恶意逾期就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中出现了一个小伙子带领全村人一起撸网贷的壮观景象。

由于坏账率高,平台不得不提高借款人的利率。于是大家就会发现很多的百分之二十四,甚至是百分之三十六年利率的借贷产品,有些平台为了使自己的借贷利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巧立名目再收一些审核费、管理费等等。于是风控模型的薄弱导致了平台坏账率升高,推高资金成本。为了覆盖掉成本,就必须向借款人提高利率,而本就资质平平的用户,在高利率之下坏账率又会增加。这样一个闭环一旦形成,就形成了一个死结。直至平台无力垫付坏账金额而引发挤兑,从而造成资不抵债、跑路、倒闭、延期就成为了必然。

2015年,央行陆续发布了十几个监管文件,使得很多的问题平台被出清。截止到19年末,p2p问题平台累计就达到了两千九百二十三家。其中百分之四十二平台跑路,百分之三十四提现困难,百分之十三被立案侦查。到今年,整个中国的p2p机构目前已经彻底清零。所以我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要明确该项目值不值得投资,不要让辛苦挣来的钱打了水漂。